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过竹堂》
《秋日过竹堂》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爱此萧条远市声,山门端不厌频登。

破除尘梦来看竹,妆点閒情坐有僧。

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

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

(0)
鉴赏

这首《秋日过竹堂》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访竹堂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首联“爱此萧条远市声,山门端不厌频登”,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喜爱之情。山门作为进入自然的门户,诗人不厌其烦地多次攀登,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颔联“破除尘梦来看竹,妆点閒情坐有僧”,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探访竹林的情景。在竹林中,诗人仿佛能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与清风、竹影、僧侣共同享受这份闲适与宁静。这里的“破除尘梦”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摆脱尘世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颈联“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则将视线转向自然界的细微变化。雨后的秋日,短小的菊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而樽前的新橙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与雅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品味。

尾联“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古代贤哲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未能达到他们高度的自谦之意。通过回顾历史上的文化遗迹,诗人不仅抒发了对过往文化的怀念,也暗含了对自己追求更高境界的期许。

整体而言,《秋日过竹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风寒济南道中兀坐肩舆不能开卷因即事戏作俳体六言解闷数之政得三十首当唤白家老婢读之耳·其九

薄薄斜阳剩照,辉辉残雪留姿。

天公任汝搬弄,毕竟能过几时。

(0)

杂梦三绝句·其三

梦读老亲书,醒来无一字。

稍觉孤枕寒,惟残两行泪。

(0)

九日汎舟灵岩以病且雨不克登有作

伏枕移船秋色来,秋山空抱碧崔嵬。

乾坤总负登高意,风雨难私济胜才。

谁遣紫萸供独笑,祇应黄菊背人开。

欲知游赏俱陈迹,吴越双留万古台。

(0)

郡丞陈侯晦伯博雅于今无二与余倾盖辄遂绸洽兹以量移得南户曹不胜离析之感情见乎辞·其一

文酒时时枉敝庐,忽从天上见徵车。

青州我竟老从事,白下君今行秘书。

霜后折兰交恨晚,道傍骑竹意难虚。

严公倘许仍分绶,遮莫花溪自扫除。

(0)

寄于鳞书不得报问之

病起商秋鬓色残,中原鸿雁转艰难。

岂应邮客皆殷羡,自觉朋车未吕安。

湖海穷途双掩涕,风尘高枕一加餐。

莫言同是藤萝侣,不尽青天泰岱寒。

(0)

奉答于鳞四首·其三

马首杨花吹暮春,鸿边尺素迥伤神。

飞扬跋扈当年事,历落崎嵚我辈人。

不辨淄渑中自解,即论泾渭向谁伸。

烦君试看燕京态,汲黯那能社稷臣。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