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叆叇护参差,世外红尘绝是非。
远树好烟长对坐,落花流水暗通池。
岁寒桂岭松凋后,秋晚漓江石出时。
岂为康山成野癖,故留青白豁襟期。
堂前叆叇护参差,世外红尘绝是非。
远树好烟长对坐,落花流水暗通池。
岁寒桂岭松凋后,秋晚漓江石出时。
岂为康山成野癖,故留青白豁襟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静谧清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斋中环境的清雅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首联“堂前叆叇护参差,世外红尘绝是非”开篇即点明了斋所处的环境,仿佛与外界的喧嚣隔绝,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远树好烟长对坐,落花流水暗通池”两句,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树影婆娑,烟雾缭绕,落花随流水,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岁寒桂岭松凋后,秋晚漓江石出时”则进一步深化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景象,岁末之时,桂岭上的松树虽已凋零,但漓江边的石头却在秋日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醒目,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之美。最后,“岂为康山成野癖,故留青白豁襟期”表达了诗人并非因追求隐逸而成为野人,而是为了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留下这份青白之色,以开阔胸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对自然的深深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斋中环境及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元代文人诗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秋风何方来,为我涤残暑。
庭梧亦何与,索索终夜雨。
冥思感物变,念此离索苦。
浩荡信莫量,幽纷那得睹。
丁年舍我去,憔悴故其所。
廓落济时心,颓然复安取。
永怀平生友,梦想见眉宇。
今晨枉秀句,烂若朝霞举。
去去同采芝,高轩坐凝伫。
不应世道即漂沦,何事今年失此人。
礼乐端能怀益友,琴笙忍遽乐嘉宾。
亦知游好曾通谱,却记登临唤卜邻。
两首悲诗数行泪,感伤那复斗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