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生灵陡顿贫,庙堂康济岂无人。
君王若问茶租日,请把茶租乞与人。
一路生灵陡顿贫,庙堂康济岂无人。
君王若问茶租日,请把茶租乞与人。
这首诗《谢王介甫》由宋代诗人薛利和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首句“一路生灵陡顿贫”,描绘了社会底层民众生活困苦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贫富差距的现实。这里的“生灵”泛指人民,“陡顿贫”则强调了贫困状况的突然加剧或显著加深,反映了社会不公和民生艰难。
次句“庙堂康济岂无人”,转而质疑朝廷是否真的无能为力或缺乏有能力的人来解决民生问题。这里“庙堂”借指朝廷或政府,而“康济”则是指国家的繁荣与救济,诗人在此提出疑问,表达了对当权者未能有效改善民生的批评。
后两句“君王若问茶租日,请把茶租乞与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假设君王询问关于茶税的问题时,建议将茶税分配给需要帮助的人。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政策的批评,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呼吁统治者关注民间疾苦,采取措施减轻百姓负担,体现了其深厚的民本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宋代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并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假设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当权者改善民生的期待。
旧说惠崇真画师,生绡四幅见天机。
鹭翻桃岸韶光妩,鹅漾莲塘暑气微。
风劲宾鸿霜始肃,寒欺花鸭雪初飞。
分明知是丹青卷,仍欲沙头唤渡归。
不有风流贺季真,更谁能识谪仙人。
金龟换酒今何在,相对画图如有神。
东游登会稽,只见兰亭不见碑。
北过中山府,欲访此碑不知处。
閒从故家看墨本,如此二者绝难过。
曾经耶律毡裹去,至今胡虏犹知慕。
时将一二馈肤使,持归往往快先覩。
未知玉石真在否,要比江南终近古。
他日缚取呼韩作编户,勒铭归来过定武。
只问君王乞此碑,打向人间莫论教。
易居求赋武林山,日困尘劳无暂閒。
我求挂冠欲归去,念此诗债须当还。
武林山出武林水,灵隐后山无乃是。
此山亦复用此名,细考其来真有以。
天目两乳到钱塘,一山环湖万龙翔。
扶舆磅礴拥王气,皇居壮丽环宫墙。
湖阴一峰如怒猊,势临城北尤瑰奇。
吴越大作缁黄庐,为穿百井以厌之。
从来有龙必有珠,此虽培塿千山余。
中兴南渡为行都,崇列原庙太乙庐。
曾因祀事来登眺,闤闠尘中有闤峤。
薰风时来洗袢暑,绿树阴阴隐残照。
我得暂来犹醒心,羡君清福住年深。
长安信美非吾土,倦翼惟思归故林。
谁种疏梅古岸头,推蓬瞥见倍清幽。
君看竹外一枝好,真有江南万斛愁。
先生久矣爱吾庐,绝胜扬雄宅一区。
賸有珠宫来海石,不妨茅屋绕畦蔬。
来书已许寻前诺,同社方将约并驱。
更欲相邀预真率,车公岂可坐间无。
倦游归骑自吴门,寻上封章叩帝阍。
俞旨肆颁旌素节,华文进直示优恩。
渊明妙句群贤和,疏传佳名万古存。
加我数年祈谢事,此心难与俗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