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巴江外,三声月峡深。
何年有此路,几客共沾襟。
断壁分垂影,流泉入苦吟。
悽凉离别后,闻此更伤心。
万里巴江外,三声月峡深。
何年有此路,几客共沾襟。
断壁分垂影,流泉入苦吟。
悽凉离别后,闻此更伤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万里巴江外"一句,便设定了一个辽阔而又遥远的送别场景,巴江之外,是一片未知与寂寞。紧接着的"三声月峡深"则通过听觉的描绘,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壮丽。
"何年有此路"表露出诗人对这条送别之路的一种无奈与疑问,是在哪一个春秋,这条路才被踏出?而"几客共沾襟"则透露出一场盛大的离别,多么希望能有更多的同行者,一起承担这份离愁。
接下来的两句"断壁分垂影,流泉入苦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断续的山壁投射出斑驳的影子,而潺潺的溪水声,如同诗人哀伤的心声一般。
最后两句"悽凉离别后,闻此更伤心"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离别之后,更是增添了几分凄凉,而当再次听到这溪流的声音,那份伤心便更加深重了。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场别离之中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