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西下水如油,拂岸垂杨翠欲流。
落日谁歌桃叶渡,凉风徐渡藕花洲。
萧然白雨醒烦暑,无赖青山破晚愁。
满目烟波情不极,游人还上木兰舟。
横塘西下水如油,拂岸垂杨翠欲流。
落日谁歌桃叶渡,凉风徐渡藕花洲。
萧然白雨醒烦暑,无赖青山破晚愁。
满目烟波情不极,游人还上木兰舟。
这首诗描绘了石湖的美丽景色与诗人的情感体验。首联“横塘西下水如油,拂岸垂杨翠欲流”以生动的比喻,将水面比作油,形象地展现了水的光泽与流动感;同时,垂杨的翠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要融入流动的水面之中,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颔联“落日谁歌桃叶渡,凉风徐渡藕花洲”则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赋予画面以动态和声音。落日余晖下,仿佛有人在桃叶渡边轻声歌唱,而凉风带着荷香缓缓吹过藕花洲,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浪漫的气息。
颈联“萧然白雨醒烦暑,无赖青山破晚愁”描绘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与宁静,白雨过后,暑气被洗净,青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生动,似乎能化解心中的愁绪。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雨前的炎热与雨后的清凉、愁绪与青山的慰藉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平静。
尾联“满目烟波情不极,游人还上木兰舟”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限留恋之情。满目的烟波让人心旷神怡,难以自已,于是诗人决定再次乘上木兰舟,继续在这片美丽的湖面上游历,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湖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