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儒家子刘文叔诗见赠回赠一篇》
《儒家子刘文叔诗见赠回赠一篇》全文
宋 / 曾丰   形式: 古风

我诗求我混沌初,君诗求我糟粕馀。

低头小参有顿渐,抚掌大笑无精粗。

谁收六律入三籁,更敛八风归一噫。

四诗元自五声生,无声敢问诗安在。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liúwénshūshījiànzènghuízèngpiān
sòng / céngfēng

shīqiúhùndùnchūjūnshīqiúzāo

tóuxiǎocānyǒudùnjiànzhǎngxiàojīng

shuíshōuliùsānlàigèngliǎnfēng

shīyuánshēngshēngshēnggǎnwènshīānzài

鉴赏

这首宋诗是曾丰对刘文叔赠诗的回应,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首句“我诗求我混沌初”表达了诗人追求诗歌原始、自然的创作风格,如同混沌未开的天地之初。接着,“君诗求我糟粕馀”则暗示刘文叔的诗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过于雕琢,有所舍弃了诗歌的本质。

“低头小参有顿渐”形象地描述了诗歌创作中的渐进过程,如同禅宗中的顿悟与渐修,强调了诗艺的积累和领悟。而“抚掌大笑无精粗”则传达出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豁达态度,认为不必过于拘泥于技巧的精细或粗糙,重要的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和意境的深远。

“谁收六律入三籁”借用音乐的术语,将诗歌的格律比作六律,三籁则代表自然的声音,表达诗人希望诗歌能融入自然和谐的韵律之中。“更敛八风归一噫”进一步强调诗歌应超越形式,达到一种统一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最后两句“四诗元自五声生,无声敢问诗安在”揭示了诗人对于诗歌本质的理解,认为诗歌源自人类的情感共鸣,即使没有外在的音律,只要心灵触动,无声处亦有诗。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和对艺术真谛的追求。

作者介绍

曾丰
朝代:宋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
猜你喜欢

挽张之洞联

相业匡时,一身系天下安危,公诚无愧;

九重震悼,嗣后肩国家艰钜,帝曰何人。

(0)

挽曾国荃联

遗爱在江南,听此日哀歌,尽是当年辛苦地;

大名垂海外,正中朝倚畀,岂惟宗族老成人。

(0)

挽彭玉麟联

再见难期,谁知哭别冬江,竟成永诀;

定评何在,赢得讴思万户,足表孤忠。

(0)

宁寿宫灯联

南面久仔肩,求衣问夜,秉烛待章,福用敷之次五极;

前盟果如意,鸟篆镌琼,鸿文刻玉,古惟稀矣四三皇。

(0)

挽杨仲愈联

早结下三生香火缘,同是谪天来,谁知风流文采,陶写中年,缚茧为人丝竟尽;

代销了一篇诗酒债,可怜挥手别,依旧富贵神仙,蹉跎两误,系铃倩我解何从。

(0)

集句联

姿兼申甫;德侔产奇。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