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谤兆周蹙,偶语挤秦亡。
古风下刺上,国步安且强。
靖康发深痛,熙丰启馀殃。
惜哉天子明,未免谗者伤。
谗者亦何为,君子名愈彰。
监谤兆周蹙,偶语挤秦亡。
古风下刺上,国步安且强。
靖康发深痛,熙丰启馀殃。
惜哉天子明,未免谗者伤。
谗者亦何为,君子名愈彰。
这首诗名为《谗人》,是宋代诗人黄干所作。诗中通过历史典故,揭示了谣言和小人对国家稳定造成的威胁。首句“监谤兆周蹙”暗指周朝因流言而衰败,次句“偶语挤秦亡”则借秦朝灭亡的例子,强调了闲言碎语足以动摇政权。诗人接着指出,从北宋的靖康之变到王安石变法后的熙丰年间,类似的教训一再重演,尽管天子明智,仍难免遭受谗言的伤害。
诗中“靖康发深痛,熙丰启馀殃”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沉痛反思,而“惜哉天子明,未免谗者伤”则表达了对贤明君主未能避免奸佞之害的惋惜。最后两句“谗者亦何为,君子名愈彰”,看似责问,实则寓含哲理,指出即使在困境中,真正的君子名声反而更加显扬,暗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史为鉴,批评了谗言的危害,同时也赞美了君子在逆境中的坚守,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