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鼻城》
《石鼻城》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0)
注释
平时:往日。
战国:战乱的岁月。
今无在:不再存在。
陌上:路上。
征夫:行人。
北客:北方来的旅客。
新险:新的艰险。
蜀人:蜀地的人。
残山:家乡的山峦。
独穿:独自穿越。
暗月:昏暗不明的月色。
朦胧:模糊不清。
愁渡:忧郁地度过。
奔河:汹涌的黄河。
苍茫:辽阔无垠。
西南:西南方向。
风景变:景色变化。
修竹:修长的竹林。
水潺潺:流水声潺潺。
翻译
往日战乱的岁月已不再,路上的行人各自忙碌不停。
北方来的旅客初次尝试新的艰险,蜀地的人们从此送别家乡的山峦。
独自穿越昏暗不明的月色,忧郁地度过汹涌的黄河两岸。
渐渐深入西南,景色开始变化,路边有修长的竹林,流水声潺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征人在陌上行走的情景,通过对比平时与战国的不同,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影响和苦难。"北客初来试新险"一句暗示这位征人可能是因为战争才不得不踏上旅程,而"蜀人从此送残山"则表达了一种对家乡的依恋与不舍。诗中"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征人的孤独和内心的忧愁,行走在广阔而又荒凉的自然环境中,反映了人在逆境中的无奈与悲哀。

诗歌随后转向对风景的描述,"渐入西南风景变"表明征人的脚步进入了新的地域,视野也随之开阔,而"道边修竹水潺潺"则是对新环境中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这里的"修竹"和"潺潺的流水"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与前面的战乱与离别形成鲜明对比。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战争带来的个人命运的变迁,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人在面对困境时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绝句三首·其二

照水轻明杨柳芽,隔林相映占巢鸦。

东风香草城边路,到处人家尽是花。

(0)

绝句

雨麦浑漫垄,风梅已退妆。

高鸿望燕塞,飞疾不成行。

(0)

宫词效王建五首·其一

夜来霜重著栏干,玉殿无尘玉甃寒。

日日君王罢朝早,禁廷无事一冬閒。

(0)

和人二首·其二

曈眬晓日漏春光,栏下萱丛尚卧霜。

认得君家门上雪,易知何事却难忘。

(0)

自上元后閒作五首·其一

阊阖楼南粉署西,旧时种柳长应齐。

如今冷落穷山县,卧听春风百鸟啼。

(0)

朱云

直言请剑斩安昌,勿谓朱游只素狂。

君看汉家文景业,张侯能以一言亡。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