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平越城楼纵目因追往事》
《平越城楼纵目因追往事》全文
清 / 李良年   形式: 古风

七盘坡上青烟浓,黎峨落日明千松。

女墙欹仄异中土,蜿折一线随山踪。

行人散策郭门顶,秋声瑟飒愁吴侬。

楚桥蜀笮衣衽接,此地旧不输蛮賨。

绍圣之际明堂开,伶衣短后诸番从。

礼视交址乃特杀,牂牁未得称附庸。

是时田杨独雄踞,奄席思播为强宗。

明家宣慰号藩屏,讵意肘腋生边烽。

青蛇失险应龙死,水西突骑纷来攻。

本朝捍御越前古,乃有窃据称王封。

兴安台榭已池沼,山魈苦竹吹荒墉。

百余年间用兵处,拔马欲去生悲风。

近闻父老望休息,赛神里社喧春冬。

绾椎蛮女解持锸,种花邑宰行劝农。

宜娘垒下静秋柝,玉华云气开诸峰。

山川俯仰月东出,挥手不谒张三丰。

(0)
鉴赏

这首清代李良年的《平越城楼纵目因追往事》描绘了诗人站在平越城楼上远眺,回忆起历史上的变迁。首句“七盘坡上青烟浓”展现了山势险峻,青烟缭绕的景象,暗示着过往的军事活动。接着,“黎峨落日明千松”描绘了夕阳映照松林的壮丽景色,与战争的氛围形成对比。

“女墙欹仄异中土”写城墙的独特构造,反映出地方特色。“行人散策郭门顶,秋声瑟瑟愁吴侬”则通过游人的感受,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下来,诗人提及楚桥蜀笮的历史联系,以及昔日的和平与繁荣。

“绍圣之际明堂开,伶衣短后诸番从”暗指历史上的政权更迭,以及外来势力的影响。“田杨独雄踞”至“山魈苦竹吹荒墉”则描述了战乱时期的社会动荡和自然景观的荒凉。

最后,“百余年间用兵处,拔马欲去生悲风”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长期影响的感慨,而“近闻父老望休息,赛神里社喧春冬”则展示了当地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整首诗以历史回顾和现实描绘相结合,展现出平越城楼的沧桑变迁和人们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良年
朝代:清

(1635—1694)清浙江秀水人,字武曾。诸生。与兄李绳远、弟李符并著诗名,时称三李。又与朱彝尊称朱李。诗初学唐人,持格律甚严。古文长于议论。曾举博学鸿儒科,罢归。有《秋锦山房集》。
猜你喜欢

旱·其一

途穷生计拙,临老事躬耕。

不谓三春雨,翻为百日晴。

火云乾木叶,斥卤入茶铛。

吾道今如此,凭谁寄一声。

(0)

种柳·其二

种就宅边柳,朝来野趣新。

渐闻莺语近,不与马蹄亲。

力弱偏临水,心孤懒送人。

东风为培植,宁羡六桥春。

(0)

元日友人见过和缪西泠韵

寸阴同隙驶,今古一蘧庐。

新岁几时到,三更见日初。

多情难久别,高咏近何如。

莫惜频相过,繁星向晓疏。

(0)

春夜诸子过集马山听卢雁林弹琴

故人抱枯木,过我南山陲。

开匣理新曲,君心如旧时。

指边灯影乱,弦外雨声随。

静者匪徒默,幽怀谁得知。

(0)

舟中寄李苍水广文

一夜千峰雨,江声怒似雷。

青山频北望,白雁正南来。

为客伤迟暮,伊人愿溯洄。

秋风肯相待,到日菊花开。

(0)

十九秋·其十四秋灯

檐前凉雨过,灯下落花频。

万古无穷事,三更不寐人。

秋光成一片,老景自相亲。

寂寞消难得,平分与隔邻。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