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其三》
《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其三》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苦欲辞簪绂,归来掩故园。

无过六百石,只对五千言。

倚树看蜩化,逢人笑舌存。

老龙且莫去,为我发狂论。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所作的《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首句“苦欲辞簪绂,归来掩故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自然,与故园重聚的心愿。这里的“簪绂”指的是官服和冠饰,象征着官职和权力,诗人通过“辞”字,形象地描绘出他想要摆脱这些外在束缚的决心。

接着,“无过六百石,只对五千言”,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他提到自己所担任的官职不过六百石(古代官俸的一种计量单位),而面对的却是繁杂的文字工作,即“五千言”,这里可能是指大量的公文或诏令。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官场琐碎事务的厌烦,以及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

“倚树看蜩化,逢人笑舌存”,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归隐生活场景。倚靠在树下,观察蝉的蜕变过程,这是一种宁静、平和的生活状态;遇到人时,以轻松的笑声回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在。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

最后,“老龙且莫去,为我发狂论”,诗人以老龙为喻,希望它不要离开,而是为自己讲述一番狂放不羁的故事。这既是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由、洒脱生活方式的向往。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内心真正自由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深邃的人生思考和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西郭逢顾五持国

落木悬疏雨,沧江隐彩虹。

偶于西郭眺,忽与故人逢。

把酒芳山外,论文秋水中。

请看湖上棹,若个采芙蓉。

(0)

梦西安十年溪上往来情,千尺花潭不较深

荜屋午烟劳远饷,钓船春雨忆高吟。

寻梅径断怜无笛,问竹床空壁有琴。

凄断白门羁枕梦,尚随梁月过枫林。

(0)

寒郊

野旷色如暝,寒郊气转清。

贪看飞鸟没,立尽落霞明。

日堕危峰影,风低旅雁声。

潞州栖未稳,移棹入吴城。

(0)

西林三十二景诗·其十醉石

沈醉寄情真,片石亦名醉。

溪风吹不醒,山月照清寐。

惟应刘公荣,箕踞日相对。

(0)

次韵二泉午坐偶成

画阁清深碧树中,时闻铁马弄微风。

无争岂复论棋势,不饮从谁问酒功。

依栋巢多来燕子,绕门舟惯集渔翁。

晴光一片真宜麦,步屧前荣见远峰。

(0)

次韵匏庵学士题复竹茶炉卷

剪竹攒炉为品泉,泉清惟称露芽煎。

常于学士幽人侧,更在孤猿落月前。

失脚误投金帐去,灰心曾伴玉瓶眠。

石头旧路谁云滑,自喜归来色相全。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