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运适其会,达生贵自然。
圣远道斯在,岂必羲皇前。
悠然得真趣,采菊见南山。
凛凛怀光烈,脱屣如玄蝉。
嗟哉避俗翁,高风此其贤。
时运适其会,达生贵自然。
圣远道斯在,岂必羲皇前。
悠然得真趣,采菊见南山。
凛凛怀光烈,脱屣如玄蝉。
嗟哉避俗翁,高风此其贤。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俨所作的《拟饮酒效陶渊明十首》中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以及对古代圣贤精神的崇敬。
首句“时运适其会,达生贵自然”,点明了顺应天时、尊重生命、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接着,“圣远道斯在,岂必羲皇前”两句,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认同,并指出真正的智慧并不局限于远古时代。
“悠然得真趣,采菊见南山”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通过采菊赏景,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乐趣。这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凛凛怀光烈,脱屣如玄蝉”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高尚品德的敬仰,将自己比作脱去尘世束缚的蝉,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最后,“嗟哉避俗翁,高风此其贤”是对那些远离世俗、追求精神高洁的先贤的赞美,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对古代圣贤精神的颂扬,以及对超然生活态度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潮阳瘴烟黑,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
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閒。
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
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效,月食二万钱。
自请西南来,此行非窜迁。
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
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
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
惟怀吏部节,不知蜀道难。
一双膝胫两条铁,一掬精神一团雪。
早曾火燄上翻身,鸳帏不把丁香结。
风吹香囊满路香,知君也结钦山辙。
忽然洗面摸得鼻,方知皮下各有血。
急携柏子礼孤云,后来足迹遍江浙。
阿育王山仓廪空,百指张颐欲嚼舌。
延寿堂中几病僧,囊无挑药寒彻骨。
见君把个无孔笛,吹起还乡曲一阕。
此来漳泉走一遭,庞翁犹在波旬灭。
拄杖挑起空中云,钵盂漉上波心月。
默随春色归故山,江路梅花先漏泄。
遂邀君来香一爇,重把篇诗呈丑拙。
此行拗折老藤条,选佛场中作英杰。
君今三千里外行,不涉程途犹自别。
恰似一壶冰,千古光莹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