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张正应》
《挽张正应》全文
宋 / 陆九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海门昼夜吼奔雷,却立吴山亦壮哉。

前殿神仙三岛邃,正门阊阖九天开。

玉阶恭授大官赐,象简亲承御墨回。

多少箪瓢蓬瓮士,输君留宿两宫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ǎnzhāngzhèngyìng
sòng / jiǔyuān

hǎiménzhòuhǒubēnléiquèshānzhuàngzāi

qián殿diànshénxiānsāndǎosuìzhèngménchāngjiǔtiānkāi

jiēgōngshòuguānxiàngjiǎnqīnchénghuí

duōshǎodānpiáopéngwèngshìshūjūnliú宿liǎnggōnglái

注释
海门:指长江口,因江面开阔,水流湍急,像海门怒吼。
吴山:指江苏一带的山,这里代指江南地区。
邃:深远,此处形容神仙居所幽深。
阊阖:古代神话中的天门,这里比喻宫殿的正门。
象简:象牙制成的简册,古时文书的一种。
御墨:皇帝的墨迹,表示尊贵。
箪瓢蓬瓮士:贫穷的读书人,用箪瓢蓬瓮形容生活简陋。
输君:羡慕你,这里有敬佩之意。
翻译
海门如同日夜咆哮的雷声,吴山独立显得多么雄壮。
宫殿深处有神仙居住的三座岛屿,正门如同天宫的阊阖洞开。
在玉石台阶上恭敬地接受高官的赏赐,亲手接过皇帝亲笔书写的墨宝。
有多少贫穷的读书人,为了能留在这里过夜,倾尽所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九渊所作的挽歌,悼念的是张正应。诗中描绘了海门(可能指长江口或某个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同雷鸣般震撼的景象,显示出大海的雄浑气势和吴山的威武壮观。诗人将宫殿比喻为神仙居住的三岛,深邃而神秘,正门则象征着天堂的阊阖,九天之上的大门洞开,显现出宏伟的气象。

接着,诗人回忆起张正应在朝廷中的荣耀时刻,他恭敬地接受皇帝的赏赐,亲受御笔墨迹,表现出其尊贵的地位。然而,诗人并未忘记那些平凡的读书人,他们虽然生活简朴,但对张正应的敬仰之情如同“箪瓢蓬瓮士”,希望能有机会在张的庇护下,哪怕只是短暂地留在他的府邸,也能感受到他的风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宫廷气象,以及对张正应地位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其人品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普通士人的关怀和对他们精神追求的肯定。

作者介绍
陆九渊

陆九渊
朝代:宋   生辰:1172年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猜你喜欢

留题东屯诗四首·其一

千载风流表出师,帅龙山寺已题诗。

两贤心迹元无异,更谒东屯老拾遗。

(0)

小杉

小杉高丈馀,体直立还孤。

任过千年雪,应无一节枯。

鬼狂从发解,龙长怕鳞粗。

怪状春宁笑,清声月所娱。

地终存古气,景合在仙图。

不作明堂用,良工莫厚诬。

(0)

句·其一

疑与月相吞。

(0)

山间女

倚竹情何极,伤春事已阑。

长眉弯月薄,翠袖怯天寒。

倩妇拢新鬓,凭人易旧冠。

轻闻骑马客,相趁隔篱看。

(0)

送张少卿赴召十首·其四

公子诗成轻万户,将军诺重过千金。

不烦县令前驱去,回采坚珉刻醉吟。

(0)

赵玿赴成都府广都县尉以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为韵送之作八首·其八

蜀山如鸟道,剑阁郁嵯峨。

嗟君正朱颜,奈此艰险何。

秋雨峨眉道,春风濯锦波。

青山一羸马,古今应更多。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