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望莲华岳,神心就日来。
晴观五千仞,仙掌拓山开。
受命金符叶,过祥玉瑞陪。
雾披乘鹿见,云起驭龙回。
偃树枝封雪,残碑石冒苔。
圣皇惟道契,文字勒岩隈。
朝望莲华岳,神心就日来。
晴观五千仞,仙掌拓山开。
受命金符叶,过祥玉瑞陪。
雾披乘鹿见,云起驭龙回。
偃树枝封雪,残碑石冒苔。
圣皇惟道契,文字勒岩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华山,远观莲花峰的壮丽景象,以及内心对于神圣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充满了仙境奇缘的想象,与道家的修炼思想紧密相连。
"朝望莲华岳,神心就日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远莲花峰的仰望,以及内心对于神圣之物的向往,这里的“神心”指的是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而非普通的情感反应。
"晴观五千仞,仙掌拓山开"则描绘了一幅晴朗天气下,华岳雄伟景象的画面。诗人以“仙掌”自比,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界的高度融合,以及对自然力的敬畏之心。
接下来的"受命金符叶,过祥玉瑞陪"两句,透露出了一种超自然的使命感和祥瑞的预兆。这里的“金符”通常象征着天命或神授的权威,而“玉瑞”则是吉祥之物的象征。
"雾披乘鹿见,云起驭龙回"两句,则是一幅仙境奇缘的描述,诗人似乎通过这番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偃树枝封雪,残碑石冒苔"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荒凉的自然景象。这里的“偃树”指的是弯曲的树枝,而“残碑石冒苔”则是对历史遗迹和时间流逝的一种写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仙境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神圣以及超越凡尘生活的深切向往。
垂杨相掩映。讶红争人面,名标露井。秾华耐凄冷。
又清明到了,东风吹醒。蒸霞灿锦。
更谁参、三生悟境。
一任它、遍野漫山,指点春光千顷。回省。
紫陌红尘,断岸疏篱,飘零是恁。香梦怯,仙路永。
怅青鸾信杳,飞琼何处,难记瑶池风景。
最销魂、临水亭亭,夕阳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