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飞边尽古今,萧条鬼冢与神林。
故时门巷犹能忆,十载重来白一簪。
白鹭飞边尽古今,萧条鬼冢与神林。
故时门巷犹能忆,十载重来白一簪。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首句“白鹭飞边尽古今”,以白鹭飞翔的景象作为背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白鹭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它们见证了无数个朝代的兴衰,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永恒性,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社会的短暂与变化无常。
次句“萧条鬼冢与神林”,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墓地和神庙,营造出一种荒凉而肃穆的氛围。鬼冢指的是坟墓,神林则是祭祀场所,两者并存,既体现了人们对逝去生命的怀念,也反映了宗教信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一句通过对比“萧条”与“鬼冢”、“神林”,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时间对这一切的无声侵蚀。
后两句“故时门巷犹能忆,十载重来白一簪”,则从个人情感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诗人重访旧地,发现曾经熟悉的门巷依然存在,但物是人非,不禁让人感叹时间的无情。特别是“白一簪”这一细节,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华老去的形象,与前文的自然景象形成呼应,强化了主题——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深刻地探讨了时间、历史与生命的意义,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旧雨常来,今□不来,佳人偃蹇谁留。
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
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
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秦州。
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
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
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
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