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色淡春宵,蟾光透松隙。
禽梦稳乔枝,泉殽淙乱石。
宿月有夙怀,拈景无尘迹。
天地为吾庐,俯仰虚生白。
烟色淡春宵,蟾光透松隙。
禽梦稳乔枝,泉殽淙乱石。
宿月有夙怀,拈景无尘迹。
天地为吾庐,俯仰虚生白。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夜晚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桃花寺夜色之美。首句“烟色淡春宵”便已奠定全诗的基调,淡淡的烟雾与春夜相融,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接着,“蟾光透松隙”一句,将月光透过松树缝隙的景象生动展现,月光与自然的融合,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禽梦稳乔枝”描绘了夜空中鸟儿在高枝上安详入梦的情景,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呼应,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泉殽淙乱石”则通过流水的声音,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活。
“宿月有夙怀,拈景无尘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和对尘世的超脱,宿月与美景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心灵的共鸣,而诗人的心境则如同这无尘的景致一般纯净。最后,“天地为吾庐,俯仰虚生白”一句,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宇宙广阔与个人渺小的深刻理解,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内心平静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寺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矫矫李长沙,髫年见囊锥。
及乎操文柄,万流所趋归。
宏基树层构,五彩实彰施。
新皇善逸豫,群蛊争媚之。
公卿轰然散,而乃独依依。
洁身岂不佳,王室阽艰危。
回澜非所任,调剂亦不訾。
苟存巨公度,焉恤少年讥。
日余困薖轴,上书方乞骸。
感君缠绵意,报君缱绻怀。
北风荡征尘,昼暝十二街。
我以为兄弟,焉知虎与豺。
青镜光不亏,浮尘焉见霾。
韶年负奇蓄,胜际未讵涯。
椹衫黄金带,紫盖白鼻騧。
楚游诚云乐,和郢况不乖。
疏璃王,母为波斯匿王女。
宫中小婢称翁主,不产麒麟产狼虎。
儿时漫陟狮子座,释种小语摩诃祸。
琉璃王,嗔心一起火燎冈。
十万剑戟横清霜,倒曳窣堵躏佛场。
可怜诸释种,不蓄四兵抱头死。
血作阿耨池头水,云胡破戒呼婢子。
琉璃王,水中有火如汝嗔,火车拥入阿鼻门。
嗟嗟能仁未为仁,死不能救称宿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