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生岩谷,苍茫路不分。
乱鸦惊夜树,故鬼啸秋坟。
溪阔迷寒渡,山昏锁冻云。
野途谁可问,败叶下纷纷。
暝色生岩谷,苍茫路不分。
乱鸦惊夜树,故鬼啸秋坟。
溪阔迷寒渡,山昏锁冻云。
野途谁可问,败叶下纷纷。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行走在山间小径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寂静与荒凉。
首句“暝色生岩谷”,以“暝色”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岩谷之间弥漫着一层淡淡的暮色,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暗淡的基调。接着,“苍茫路不分”一句,直接描绘出道路在暮色中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增加了诗的氛围感。
“乱鸦惊夜树,故鬼啸秋坟。”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恐怖与孤寂。乌鸦在夜色中乱飞,它们的叫声在寂静的树林中回荡,仿佛在警告着什么。而“故鬼啸秋坟”则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恐怖,暗示着古老的墓地在秋风中发出哀鸣,让人不寒而栗。
“溪阔迷寒渡,山昏锁冻云。”这两句将视线转向了溪流与山峦,溪水宽阔,寒气逼人,渡口似乎也变得难以辨认。山峦在昏暗中显得更加沉重,被冻结的云层紧紧包裹,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厚重的雾气所笼罩。
最后,“野途谁可问,败叶下纷纷。”诗人面对这样的环境,不禁自问:“在这荒野之途,又有谁能指引方向?”败叶在风中纷纷落下,既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生命的衰败与消逝,增添了诗的悲凉意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夜晚行走在荒野中的孤独、恐惧与迷茫的情绪,给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