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国风手,飘飖黄屋忧。
致君终不遂,为客竟长休。
衣钵三宗在,江河万古流。
神方谁检得,撼树任蚍蜉。
狼狈国风手,飘飖黄屋忧。
致君终不遂,为客竟长休。
衣钵三宗在,江河万古流。
神方谁检得,撼树任蚍蜉。
这首诗是陈曾寿先生在阅读杜甫集后的感怀之作。诗中以“狼狈国风手,飘飖黄屋忧”开篇,描绘了杜甫在国家动荡中的困顿与忧虑,表达了对杜甫深沉家国情怀的敬仰。接着,“致君终不遂,为客竟长休”两句,感叹杜甫虽怀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却未能实现,最终只能以客居他乡告终,充满了对杜甫命运的同情和惋惜。
“衣钵三宗在,江河万古流”则赞美了杜甫在文学上的成就,如同衣钵传宗接代,其作品如同江河一般,永远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影响着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最后,“神方谁检得,撼树任蚍蜉”表达了对杜甫精神的崇敬,即使无法找到解读其深邃思想的钥匙,但依然愿意像撼动大树的蚂蚁一样,不断探索和学习,以传承和发扬杜甫的精神遗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生平和作品的回顾,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敬意和无限怀念,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对文学传承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一卷新诗,百年旧族,谢家风范犹留。
是扫眉才子,咏絮名流。
为有江山奇气,不仅是、闺阁温柔。
还堪羡,人生难得,福慧兼修。都休。
乌衣门巷,只雨雨风风,寥落堪愁。
剩当时燕子,来往啁啾。
我恨绛纱未倚,音尘杳、几度春秋。
频回首、无端感人,清泪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