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渡泸篇》
《渡泸篇》全文
明 / 黄淳耀   形式: 乐府曲辞

三方鼎立英雄争,瓠壶夜缚成都惊。

丞相渡泸泸水清,有蚕可市刀可耕。

万井烧盐卬火赤,丞相自临添火色。

五丈原头星化石,薄田十顷桑八百。

(0)
鉴赏

这首《渡泸篇》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与人物形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英雄的豪情。

首句“三方鼎立英雄争”,开篇即点出三国时代的背景,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英雄们为了争夺天下而各显神通,暗含了对当时复杂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

“瓠壶夜缚成都惊”一句,以“瓠壶”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成都被突然袭击的情景,一个“惊”字,不仅展现了事件的突然性,也暗示了其对人们心理的巨大冲击。

接着,“丞相渡泸泸水清”一句,将视角转向了诸葛亮,他渡过清澈的泸水,展现了其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精神。这里的“有蚕可市刀可耕”则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既指当地物产丰富,又暗喻诸葛亮治理有方,使百姓生活富足。

“万井烧盐卬火赤,丞相自临添火色”描绘了诸葛亮亲自督工烧盐的情景,通过“火赤”一词,不仅渲染了劳动场面的热烈气氛,也体现了诸葛亮亲力亲为、勤政爱民的形象。

最后,“五丈原头星化石,薄田十顷桑八百”两句,以五丈原为背景,通过“星化石”这一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薄田十顷桑八百”这一细节,再次强调了诸葛亮在治理地方、发展农业方面的杰出贡献。

整体而言,《渡泸篇》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豪情,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者的多面形象,以及他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黄淳耀

黄淳耀
朝代:明

黄淳耀(1605~1645)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曾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嘉定人抗清起义,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馆舍。能诗文,有《陶庵集》。
猜你喜欢

春日幽居示仲固彦冲十绝·其七

红含宿雨两三枝,净插铜瓶浥注之。

不是灵芸初一见,也非迷路武陵时。

(0)

题四画.屏山夜雪

熟醉莲荡风,未赏梅溪胜。

踏雪访屏山,今年得乘兴。

(0)

和叔夏水仙时见于宣卿坐上叔夏折一枝以归八绝·其六

海岸仙人绝代无,清扬白日坐如如。

若从妙色光香觅,须信先生未识渠。

(0)

陈生游金山兼简世昌师

宝势岚光秀,浓春物景鲜。

飞峰凌巨浸,精构起中天。

鸟畏云涛险,僧安石室禅。

贯花应作偈,望月定陈篇。

不为青霄桂,同裁白社莲。

羡君飘鹄舫,独自号神仙。

(0)

碧泉兴作即事有感因续魏武之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往者如江,来者如何。

往来无尽,弗移弗那。奉身理物,何少何多。

天长地久,我生靡它。乐此泉兮,于山之阿。

(0)

挽孙奇父

英雄割据裔,少年事豪俊。

名胜翻然交,仁义以身徇。

南州作吏师,西洛陪先进。

情高尚礼乐,代季见戎陈。

王师频溃遁,我愤婴疾疢。

草庐卧江汉,僚幕资才俊。

昭昭心自知,蹇蹇步不迅。

乘风忽远去,炎岭善持慎。

先君有愿怀,丈人践忠信。

相从寓衡山,时许窥墙仞。

胸中学海深,舌本词源浚。

老矣犹诗书,饥来只薇菣。

马革誓裹尸,气凛如秦蔺。

无力献庙堂,使得致忠荩。

据古论孔周,及今佐尧舜。

吁嗟民多瘼,惨戚天不慭。

茕茕輤车行,遥遥渚宫殡。

治命能不渝,有子孝而顺。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