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鼎立英雄争,瓠壶夜缚成都惊。
丞相渡泸泸水清,有蚕可市刀可耕。
万井烧盐卬火赤,丞相自临添火色。
五丈原头星化石,薄田十顷桑八百。
三方鼎立英雄争,瓠壶夜缚成都惊。
丞相渡泸泸水清,有蚕可市刀可耕。
万井烧盐卬火赤,丞相自临添火色。
五丈原头星化石,薄田十顷桑八百。
这首《渡泸篇》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与人物形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英雄的豪情。
首句“三方鼎立英雄争”,开篇即点出三国时代的背景,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英雄们为了争夺天下而各显神通,暗含了对当时复杂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
“瓠壶夜缚成都惊”一句,以“瓠壶”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成都被突然袭击的情景,一个“惊”字,不仅展现了事件的突然性,也暗示了其对人们心理的巨大冲击。
接着,“丞相渡泸泸水清”一句,将视角转向了诸葛亮,他渡过清澈的泸水,展现了其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精神。这里的“有蚕可市刀可耕”则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既指当地物产丰富,又暗喻诸葛亮治理有方,使百姓生活富足。
“万井烧盐卬火赤,丞相自临添火色”描绘了诸葛亮亲自督工烧盐的情景,通过“火赤”一词,不仅渲染了劳动场面的热烈气氛,也体现了诸葛亮亲力亲为、勤政爱民的形象。
最后,“五丈原头星化石,薄田十顷桑八百”两句,以五丈原为背景,通过“星化石”这一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薄田十顷桑八百”这一细节,再次强调了诸葛亮在治理地方、发展农业方面的杰出贡献。
整体而言,《渡泸篇》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豪情,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者的多面形象,以及他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往者如江,来者如何。
往来无尽,弗移弗那。奉身理物,何少何多。
天长地久,我生靡它。乐此泉兮,于山之阿。
英雄割据裔,少年事豪俊。
名胜翻然交,仁义以身徇。
南州作吏师,西洛陪先进。
情高尚礼乐,代季见戎陈。
王师频溃遁,我愤婴疾疢。
草庐卧江汉,僚幕资才俊。
昭昭心自知,蹇蹇步不迅。
乘风忽远去,炎岭善持慎。
先君有愿怀,丈人践忠信。
相从寓衡山,时许窥墙仞。
胸中学海深,舌本词源浚。
老矣犹诗书,饥来只薇菣。
马革誓裹尸,气凛如秦蔺。
无力献庙堂,使得致忠荩。
据古论孔周,及今佐尧舜。
吁嗟民多瘼,惨戚天不慭。
茕茕輤车行,遥遥渚宫殡。
治命能不渝,有子孝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