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有义士,父子目俱盲。
天道祐良善,此理疑荒唐。
楚人逞兵威,杀戮填沟隍。
失明者不役,遂得安其常。
人世有迍邅,勿遽云不祥。
宋国有义士,父子目俱盲。
天道祐良善,此理疑荒唐。
楚人逞兵威,杀戮填沟隍。
失明者不役,遂得安其常。
人世有迍邅,勿遽云不祥。
这首诗通过对比宋国和楚国的不同境遇,展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与权力、正义与暴力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宋国有义士,父子皆盲,却因天道庇佑而得以保全,这似乎是对善良与正义终将得到报偿的肯定。然而,紧接着的“天道祐良善,此理疑荒唐”一句,又对这种看似简单的因果关系提出了质疑,暗示了世界并非总是公平的,正义与邪恶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那么清晰。
随后,诗人以楚国的暴行作为反衬,描述楚人凭借武力肆意杀戮,导致无辜者横尸遍野的惨状。这里不仅揭示了权力滥用的残酷后果,也暗含了对战争与暴力的谴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失明者不役,遂得安其常”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失去视力的盲人比喻为不受权力影响、得以保持常态的人,强调了在权力与暴力面前,弱者的生存状态及其被保护的可能性。
最后,“人世有迍邅,勿遽云不祥”表达了对人生坎坷的理解,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不应轻易断定其为不幸或灾难,而是要持有乐观与坚韧的态度。整首诗通过历史故事的叙述,探讨了道德、正义、权力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现实世界中如何寻找平衡与希望的主题。
人身具两目,精气咸注之。
偶然神光困邪沴,虽有四体将焉为。
丹砂空青疗盲晦,异效往往闻良医。
今之皋陶少司寇,治刑求生劬以疲。
况复婴忧目为眚,邂逅拙工乖所施。
双目等河注,愁坐俛两眉。
圜扉纷纷叩苍昊,瘉我公者龙树谁。
河南张生亦超越,胸藏奇能口不伐。
小施寸七捷于神,尽扫浮云见明月。
璞玉不自衒,良工知求之。
君子安义命,知者宁自遗。
刘子敦朴资,敬恭励操守。
蚤暮勤职业,一志忠厚施。
郎署三十年,何尝较崇庳。
上荷圣主明,下承上官知。
一朝奋高翔,佐藩戒西驰。
平生所负挟,展效庶及时。
当宁念遐僻,宵旰恒孜孜。
旬宣天子德,惠泽洽茕嫠。
郡邑仗表率,贪渔待薅治。
用以光国命,亦副知己期。
霖雨夏初霁,高树鸣黄鹂。
缱绻杯酒间,念子当远离。
窃效仁者赠,殷勤歌此词。
季夏当炎熇,时雨集行潦。
宛宛晴莺鸣,空埃净于扫。
子来未几日,告归一何早。
爱子闽山秀,襟宇清皓皓。
诗书出桥门,瑞玉出文缫。
峨峨天官属,最绩屡书考。
子家贤伯兄,勋庸四朝老。
所重同气良,相见心倾倒。
连床夜听雨,方兹豁离抱。
晨起复暌违,中怀增懆懆。
我亦惇同宗,交情久逾好。
聚合焉可常,仳别未足道。
敬身誉所兴,崇饮匪自保。
相期南山柏,苍翠拂穹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