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沉沉,天悄悄。雁带远秋飞到。烟淡碧,月昏黄。
夜深微有霜。罗袖举。银筝语。消得相思何许。
疏柳外,一层楼。昨宵楼上头。
水沉沉,天悄悄。雁带远秋飞到。烟淡碧,月昏黄。
夜深微有霜。罗袖举。银筝语。消得相思何许。
疏柳外,一层楼。昨宵楼上头。
这首《更漏子》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画面。开篇“水沉沉,天悄悄”两行,以“沉沉”和“悄悄”形容水面与天空的寂静,营造出一种深夜的宁静氛围。接着“雁带远秋飞到”,雁群在遥远的秋空中飞行,增添了季节的变换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烟淡碧,月昏黄”两句,通过“烟淡”与“月昏”描绘出朦胧的夜色,碧色的烟雾与昏黄的月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的画面。而“夜深微有霜”则点明了深秋的寒意,霜的出现预示着气温的下降,进一步强化了季节的特征。
接下来,“罗袖举,银筝语”两句,将视角转向了人物活动,女子举起轻薄的罗袖,弹奏起银筝,筝声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相思之情,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最后,“疏柳外,一层楼,昨宵楼上头”四句,通过“疏柳”与“一层楼”的描绘,将视线引向远方,暗示了故事的延续性,同时“昨宵楼上头”一句,巧妙地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过去,增加了诗歌的回味空间。
整体而言,《更漏子》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深秋之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