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人间世,支离亦可怜。
年劳多在告,月请久无钱。
笔已墙阴积,瓢于涧树悬。
羞言六百石,始忆汶阳田。
俯仰人间世,支离亦可怜。
年劳多在告,月请久无钱。
笔已墙阴积,瓢于涧树悬。
羞言六百石,始忆汶阳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反思。首句“俯仰人间世,支离亦可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同情,用“俯仰”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人在世间奔波忙碌的情景,而“支离”则暗示了这种生活状态的破碎与不完整。“年劳多在告,月请久无钱”进一步揭示了官场生涯中的辛劳与经济压力,年复一年的工作却难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月月请款却久无结果,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接下来,“笔已墙阴积,瓢于涧树悬”两句通过具体的物品——堆积在墙角的笔和悬挂于山涧树木间的瓢,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这些日常用品的闲置与荒废,象征着诗人因公务繁忙而忽视了个人生活,甚至可能连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最后,“羞言六百石,始忆汶阳田”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官厚禄的不屑与怀念田园生活的渴望。这里的“六百石”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象征着官位与财富,而“汶阳田”则是借用了《诗经》中关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官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反思。
仲也何人斯,不满六尺长。
言议閒英发,入耳音琅琅。
胸怀湛秋水,面目严清霜。
读书及城旦,寓迹凫鹥行。
自公少馀暇,婉愉奉高堂。
甘旨未及亲,有饭不敢尝。
颜色或未怡,綵衣戏亲傍。
执丧三年中,哀慕如新丧。
回思顾复劳,此意何时忘。
日闻辟书下,且喜还且伤。
捧檄念吾亲,不觉涕泗滂。
拔英外台选,列布皆圭璋。
掾吏须几人,亦必求循良。
世人岂无才,要以德自将。
纠擿谁弗能,吾心恐无常。
诗人有明诫,茹柔吐其刚。
孝为百行先,子孝吾既详。
苟能推此心,前路未易量。
慇勤养云翼,行矣勿悤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