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烦聒毒我肠,偶骑款段登周行。
西行三里渡小水,北上百步临高冈。
远近人家翳乔木,依稀邮舍围垂杨。
是时陇麦半乾槁,南风起浪日色黄。
所遇林桑已空兀,谁家妇女犹提筐。
惟南有山接嵩少,云门开阖峰低昂。
清回爽气彻心目,便觉尘虑都消忘。
回鞭窈窕历溪谷,野花野草供幽香。
壳蜗垤蚁各生遂,潜鳞飞鸟咸徜徉。
东折萦纡历平坂,纵观大化穷毫芒。
乃悟群生隐无极,始知一气包鸿荒。
此意悠悠真罕识,令人酷忆点也狂。
缓辔归来日已夕,满怀风月天茫茫。
客居烦聒毒我肠,偶骑款段登周行。
西行三里渡小水,北上百步临高冈。
远近人家翳乔木,依稀邮舍围垂杨。
是时陇麦半乾槁,南风起浪日色黄。
所遇林桑已空兀,谁家妇女犹提筐。
惟南有山接嵩少,云门开阖峰低昂。
清回爽气彻心目,便觉尘虑都消忘。
回鞭窈窕历溪谷,野花野草供幽香。
壳蜗垤蚁各生遂,潜鳞飞鸟咸徜徉。
东折萦纡历平坂,纵观大化穷毫芒。
乃悟群生隐无极,始知一气包鸿荒。
此意悠悠真罕识,令人酷忆点也狂。
缓辔归来日已夕,满怀风月天茫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一次郊游的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的和谐共存。诗中以“客居烦聒毒我肠”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城市喧嚣的厌倦,渴望逃离世俗纷扰,寻求心灵的宁静。接着,“偶骑款段登周行”,诗人骑着马,漫步于郊野,寻找内心的平静。
“西行三里渡小水,北上百步临高冈”,诗人描绘了郊游途中的地理变化,从渡过的小溪到登上高高的山冈,景色逐渐变换,引人入胜。随后,“远近人家翳乔木,依稀邮舍围垂杨”,远处的人家被茂密的树木遮掩,邮亭周围垂柳轻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
“是时陇麦半乾槁,南风起浪日色黄”,诗人捕捉到了季节的变化,陇上的麦田因干旱而显得枯黄,南风吹过,掀起层层麦浪,阳光下一片金黄。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美,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力量的强大。
“所遇林桑已空兀,谁家妇女犹提筐”,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遇到了一些劳作的妇女,她们提着篮筐,忙碌于田野之间,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也蕴含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
“惟南有山接嵩少,云门开阖峰低昂”,诗人转向对山景的描绘,山峦连绵,与嵩山相接,云雾缭绕,峰峦起伏,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这一段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山景,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清回爽气彻心目,便觉尘虑都消忘”,诗人沉浸在这片清新的空气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所有的烦恼与忧虑都随之消散。这种体验,是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也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回鞭窈窕历溪谷,野花野草供幽香”,诗人沿着蜿蜒的溪谷前行,沿途野花野草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为这次郊游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
“壳蜗垤蚁各生遂,潜鳞飞鸟咸徜徉”,诗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状态,无论是蜗牛、蚂蚁还是鱼儿、飞鸟,都在自由地生活,这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多样性的肯定。
“东折萦纡历平坂,纵观大化穷毫芒”,诗人继续探索,经过曲折的山路,最终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俯瞰整个世界,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与生命的渺小,对自然法则有了更深的理解。
“乃悟群生隐无极,始知一气包鸿荒”,诗人通过这次郊游,领悟到所有生命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它们在无尽的时间与空间中生生不息,而这一切都源于同一股生命之气的循环。
“此意悠悠真罕识,令人酷忆点也狂”,诗人感叹于这种深刻的自然哲学思考,认为这是很少有人能理解的,不禁让人想起古代那些狂放不羁的文人,他们同样追求着超越世俗的精神自由。
“缓辔归来日已夕,满怀风月天茫茫”,最后,诗人缓缓策马归来,夕阳西下,心中满载着对自然美景的回忆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宽广而深远。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