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孝叔会虎丘,时王规父斋素祈雨,不至,二首·其二》
《刘孝叔会虎丘,时王规父斋素祈雨,不至,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太常斋未解,不肯对纤秾。

只遣三千履,来游十二峰。

林空答清唱,潭净写衰容。

归去瑶台路,还应月下逢。

(0)
注释
太常斋:古代官职,负责祭祀和音乐事务。
纤秾:形容花朵繁多而艳丽。
遣:派遣。
三千履:象征众多仙人或者高人。
十二峰:泛指名山,可能有特定的道教文化背景。
林空:寂静的树林。
清唱:清脆的歌声。
衰容:衰老的面容。
瑶台:传说中的仙人居所,如玉砌的宫殿。
月下:月光下。
翻译
斋戒中的太常官还未解除,他不愿面对繁花盛开的景象。
他只让三千双鞋子(暗指仙人或高人)前来游览十二座山峰。
树林回应着清脆的歌声,清澈的潭水倒映出他衰老的面容。
当他返回仙境之路,可能还会在月光下相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它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太常斋未解,不肯对纤秾"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礼节的疏离,不愿意被拘泥于繁文缛节之中。

接下来的"只遣三千履,来游十二峰"则展示了诗人想要摆脱束缚,自由自在地探索自然之美。这里的“三千”和“十二峰”虽未具体指明,但可理解为广阔无垠的大自然和众多山峰,它们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林空答清唱,潭净写衰容"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树林在清风中回应着远处清脆的歌声,而清澈的溪流映射出山谷的轮廓。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境。

"归去瑶台路,還應月下逢"则是诗人在夜晚回程时的情景。这里“瑶台”可能指的是一种仙境或高处,“还应月下逢”则意味着诗人期待在归途中能再次与美好事物相遇,这里的“月下逢”也许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和内心宁静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秋雨四首·其三

欲作愁霖赋,愁多思不禁。

可怜中夜月,无奈掩秋阴。

(0)

夜经龙兴寺

野寺经行处,秋风满客衣。

僧残空法界,犬吠出岩扉。

木落寒山静,云深古径微。

踌躇清梵杳,空带月明归。

(0)

酬朱孔阳寄余蘧园之作

丘樊小筑俯江湍,岂有花溪引药栏。

几阁闲披多梵策,篱门醉语半田冠。

扬家酒但容人载,班氏书能借客看。

愧谢君谈园绮日,恩深终许老鱼竿。

(0)

送张山人英甫还永嘉二首·其二

君自东瓯处士名,五言谁更问长城。

青枫白雁江霜色,何限蒲帆送客情。

(0)

白下逢王比部幼文使还吴中兼怀沈比部箕仲

趋朝同听禁钟声,日出彤墀一字行。

我自分司称散吏,君今衔命下陪京。

青幡南布王春令,白纻东归子夜情。

天末故人如把袂,五云回首凤凰城。

(0)

送陈僚长则济谳狱云贵四首·其一

二月芳郊春草生,故人相送蓟门城。

知君归奉中涓教,应促平反使者行。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