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奉和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全文
唐 / 李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步辇陟山巅,山高入紫烟。

忠臣还捧日,圣后欲扪天。

迥识平陵树,低看华岳莲。

帝乡应不远,空见白云悬。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èngshāngāodǐngyìngzhì
táng / qiáo

niǎnzhìshāndiānshāngāoyān
zhōngchénháipěngshènghòuméntiān

jiǒngshípínglíngshùkànhuáyuèlián
xiāngyìngyuǎnkōngjiànbáiyúnxuán

翻译
登上御辇攀登山顶,山势高耸直入紫色云烟。
忠诚的大臣继续捧持太阳,神圣的皇后想要触摸天空。
远远望去能辨认出平陵的树木,向下看去华山的莲花显得低矮。
神仙居住的地方想必不会太远,只能看见空中的白云悬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步辇陟山巅,山高入紫烟"表达了诗人登临高峰,望眼欲穿至云霄之上,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忠臣还捧日,圣后欲扪天"则是用古代传说中忠诚的臣子捧日、贤后的意志触及苍天来比喻诗人对高洁境界的向往。

"迥识平陵树,低看华岳莲"一句中的“迥识”意味着悠长的观察,“平陵树”与“华岳莲”都是从远处眺望而得的景象。这里表现了诗人在高处所见之景,不仅是视觉上的领略,更有精神上的一种超越。

"帝乡应不远,空见白云悬"表达的是一种期待和向往。在这片广阔天地之间,诗人似乎感到仙境、神界并不遥远,但眼前所见的只是漂浮的白云,这分明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无尽追求与赞美。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超凡脱俗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高洁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语言上运用了古典文学中的神话色彩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与深远的哲思。

作者介绍
李峤

李峤
朝代:唐   字:巨山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生辰:644~713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猜你喜欢

仙楼

仙楼忽欲暝,钟鼓下江烟。

独坐一烛秉,当门新月悬。

石寒坛近斗,沙静树浮天。

半夜朝群帝,珊珊羽节还。

(0)

陈祠在徐墓东

可讶司徒庙,偏邻孺子坟。

哲人堪一哭,汉鼎竟三分。

门引江畔草,榻留松上云。

纷纷车马客,谁此荐清芬。

(0)

桥山

青宫栖古岑,白露静松林。

忽下乌号泪,遥悲龙去深。

衣冠万国后,辙迹四方心。

一气流群帝,哀哉笙凤音。

(0)

水司陶君种桃柳成各有诗予和二首·其二

如何梁苑地,忽见武陵津。

汎汎青霞水,盈盈红锦春。

果熟贫民食,无儿许妇人。

(0)

别田进士

子进河上云,我望城中月。

不共眼前酒,况乃天外别。

白沙乱海曙,黄云下燕雪。

后期转超忽,吾将泛溟渤。

(0)

汴河柳送沈生

汴河柳,袅袅拂也长,雪花风起春飞扬。

送君立马古堤口,踟蹰劝尽黄金觞。

有车辚辚官道旁,辕驹喘啑何彷徨。

于中岂无神骏骨,伯乐不遇谁为彰。

人生富贵信有命,英雄仰面高天苍。

高天苍,饭牛牧豕皆腾骧。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