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辇陟山巅,山高入紫烟。
忠臣还捧日,圣后欲扪天。
迥识平陵树,低看华岳莲。
帝乡应不远,空见白云悬。
步辇陟山巅,山高入紫烟。
忠臣还捧日,圣后欲扪天。
迥识平陵树,低看华岳莲。
帝乡应不远,空见白云悬。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步辇陟山巅,山高入紫烟"表达了诗人登临高峰,望眼欲穿至云霄之上,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忠臣还捧日,圣后欲扪天"则是用古代传说中忠诚的臣子捧日、贤后的意志触及苍天来比喻诗人对高洁境界的向往。
"迥识平陵树,低看华岳莲"一句中的“迥识”意味着悠长的观察,“平陵树”与“华岳莲”都是从远处眺望而得的景象。这里表现了诗人在高处所见之景,不仅是视觉上的领略,更有精神上的一种超越。
"帝乡应不远,空见白云悬"表达的是一种期待和向往。在这片广阔天地之间,诗人似乎感到仙境、神界并不遥远,但眼前所见的只是漂浮的白云,这分明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无尽追求与赞美。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超凡脱俗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高洁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语言上运用了古典文学中的神话色彩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与深远的哲思。
汴河柳,袅袅拂也长,雪花风起春飞扬。
送君立马古堤口,踟蹰劝尽黄金觞。
有车辚辚官道旁,辕驹喘啑何彷徨。
于中岂无神骏骨,伯乐不遇谁为彰。
人生富贵信有命,英雄仰面高天苍。
高天苍,饭牛牧豕皆腾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