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其十三谈禅柬顾未斋》
《水调歌头·其十三谈禅柬顾未斋》全文
明 / 夏言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飞锡还归定,蒲团且闭关。

借问九年面壁,四大怎生安。

都落黑风鬼国,那是慈航彼岸,谁手买珠还。

我佛原无法,众生自有丹。一棒打,千相灭,万灯残。

才被风幡勘破,寂寂镜台闲。

水上莲花稳坐,芦叶江心径渡,圆影浸波寒。

离诸烦恼障,尔是清凉山。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夏言所作的《水调歌头·其十三》。诗人以禅宗修行为题材,通过描绘僧人归定修行、闭关面壁的生活场景,探讨了佛法与修行者内心世界的关系。

首句“飞锡还归定”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结束云游,回归静定的修行生活,暗示着对尘世的放下和对内心的追求。“蒲团且闭关”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闭门修炼,以达到四大皆空的境界。

接下来的诗句“借问九年面壁,四大怎生安”提出了问题,询问长时间的面壁修炼如何使身心达到“四大”(地、水、火、风)的和谐统一,反映出对佛法深沉的思考。

“都落黑风鬼国,那是慈航彼岸,谁手买珠还”运用象征手法,将修行之路比作黑暗中的航程,寻找通往解脱的彼岸,表达了寻求真理的艰难与执着。

“我佛原无法,众生自有丹”揭示出佛法并非外在的规则,而是内在的觉悟,每个人都有自我解脱的可能。

后半部分,“一棒打,千相灭,万灯残”描绘了禅修过程中的顿悟,通过直指人心的教诲,消除一切幻象。“才被风幡勘破,寂寂镜台闲”形象地表现了心灵如镜子般清澈,对外界干扰无所动心。

最后,“水上莲花稳坐,芦叶江心径渡,圆影浸波寒”以自然景象比喻修行者的内心宁静,如同莲花在水中悠然自得,通过芦苇小径抵达智慧的彼岸,心境如波中圆影,寒冷而清明。

整首诗寓禅意于山水之间,表达了对禅修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超脱烦恼、达到清凉心境的向往。

作者介绍
夏言

夏言
朝代:明   字:公谨   籍贯:江西贵溪   生辰:1482—1548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猜你喜欢

梦入大第若官府有冠帔如命妇者肃容出果实为礼皆大如瓜将别赠以砚其言意之委曲不能详也记之以诗

海霞流光五色烂,瑶花风吹香不断。

曲廊转入迷近远,朱帘素壁光凌乱。

青衣传言凤凰啭,云鬟十二梳未遍。

金龙水寒粟生钏,银屏窈窕深不见。

朱扉哑然开半扇,屋梁初日晃如练。

当轩揖我使我先,神清度远不敢眄。

遗我五花文玉砚,雕盘异果珠琲粲,入手光辉不能辨。

鸣鞘一声来天上,回身踏破梅花帐。

(0)

春日杂书·其四

庭树谁教种,无端恼客情。

昨宵窗外雨,一半是渠声。

(0)

题张性夫小景四绝句·其二

水木阴森处,茅堂四五间。

主人容直造,携手看青山。

(0)

戊申春雨书寓所壁

去年秋旱深忧稼,今岁春霖复损苗。

圣主不应天有谴,清时宁许物为妖。

浸淫便恐鱼生釜,漂泊谁将蚁渡桥。

江上舍前泥一尺,掩书终夕听飘萧。

(0)

村居杂兴六首·其二

庭前蔷薇好枝叶,初秋落残冬更发。

虽无颜色媚西风,甘与贞松待霜雪。

(0)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其十二

暗崖悬立玉龙飞,怒蹴层冰万马齐。

半夜哀音和空谷,愁翻木客唤猿啼。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