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何人弄碧流,离离霜树见西洲。
新安江水清无底,白雉山高万仞秋。
一棹何人弄碧流,离离霜树见西洲。
新安江水清无底,白雉山高万仞秋。
这首元代诗人方道睿的《题白雉山图》,以山水为题材,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画卷。
首句“一棹何人弄碧流”,仿佛一位不知名的渔舟行者,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悠然自得地划动着船桨,引出画面的动态感与宁静美。接着,“离离霜树见西洲”一句,将视线转向远处,霜树点点,层林尽染,与对岸的西洲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新安江水清无底”,直接赞美了新安江水的清澈透明,仿佛能窥见江底的世界,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白雉山高万仞秋”,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白雉山之高峻,秋色中更显其挺拔与壮丽,两者相得益彰,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秀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将军趋朝求召见,天子传宣御水殿。
将军廷辨声怒嗔,百官拱手颜色变。
中使促对上龙舟,有事面奏香案头。
舟中天子东面坐,将军俯伏汗交流。
汗流浃背猛气沮,诏谓将军从容语。
垆烟移近再三陈,但闻誓死报明主!
叩头再拜出君门,忆起胸中未尽言。
天威咫尺说不得,始信君王是至尊。
老矣东阳沈。算平生、徵歌说剑,十分疏俊。
太华秋高攀云上,百首淋浪诗兴。
有多少、唐愁汉恨。
忽地须弥藏芥里,取一痕、瘦石摩挲认。
颠岂敢,癖差近。伊余顽质君休问。
笑年来、光芒万丈,被他磨尽。
愧煞平原佳公子,骏马名姝投赠。
只东抹、西涂还肯。
两载云萍交谊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他日展,寄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