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阁灯昏石磬残,渐闻岩窦玉珊珊。
月沈古洞一猿歇,人倚脩篁两耳寒。
水乐洞边趺藓石,香炉峰下认松湍。
何如赏此秋风曲,击节清吟到夜阑。
佛阁灯昏石磬残,渐闻岩窦玉珊珊。
月沈古洞一猿歇,人倚脩篁两耳寒。
水乐洞边趺藓石,香炉峰下认松湍。
何如赏此秋风曲,击节清吟到夜阑。
这首元代诗人曹文晦的《听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山古洞中听泉的独特体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首句“佛阁灯昏石磬残”,描绘了一座古老的佛阁在昏暗灯光下,石磬已经残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接着,“渐闻岩窦玉珊珊”一句,通过“玉珊珊”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缝隙中缓缓流出的声音,仿佛是天籁之音,清脆悦耳。
“月沈古洞一猿歇”一句,将月光隐没于深邃的古洞之中,一只猿猴在此时安静下来,营造出一种静寂而又神秘的氛围。紧接着,“人倚脩篁两耳寒”描绘了人在修长的竹林中倚靠,感受着周围环境的凉爽与宁静,进一步强化了静谧的氛围。
“水乐洞边趺藓石,香炉峰下认松湍”两句,分别描绘了水边长满青苔的石头和山峰下的松树与湍急的水流,这些自然景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
最后,“何如赏此秋风曲,击节清吟到夜阑”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伴随着秋风,击节吟唱,直至夜深人静。整首诗通过对听泉这一主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问流花,寻梦草,云暖翠微路。
锦雁峰前,浅约昼行处。
不教嘶马飞春,一奁越境,那销尽、红吟绿赋。
送人去。长丝初染柔黄,晴和晓烟舞。
心事偷占,莺漏汉宫语。
趁得罗盖天香,归来时候,共留取、玉阑春住。
丽花斗靥,清麝溅尘,春声遍满芳陌。
竟路障空云幕,冰壶浸霞色。芙蓉镜,词赋客。
竞绣笔、醉嫌天窄。素娥下,小驻轻镳,眼乱红碧。
前事顿非昔,故苑年光,浑与世相隔。
向暮巷空人绝,残灯耿尘壁。凌波恨,帘户寂。
听怨写、堕梅哀笛。伫立久,雨暗河桥,谯漏疏滴。
善政遍修举,增完池馆清。
地含春气早,月映暮潮生。
石有群星象,花多外国名。
与民同雉兔,邀客醉蓬瀛。
翰墨资吟兴,云泉适野情。
镇应持左蟹,快欲鲙长鲸。
积霭藏楼阁,驯鸥识旆旌。
甘棠留美荫,高倚越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