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荆陡涧飞泉处,不必剧谈琴写心。
欲笑移情伯牙未,过时犹复忆知音。
班荆陡涧飞泉处,不必剧谈琴写心。
欲笑移情伯牙未,过时犹复忆知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哲思的画面。诗人以“班荆陡涧飞泉处”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境界。陡峭的山涧中,泉水飞流直下,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声音,此处成为诗人内心深处情感释放的舞台。
“不必剧谈琴写心”,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音乐和对话的理解,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无需过多言语,音乐本身就能传达心灵深处的情感。这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赞美,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向往。
接着,“欲笑移情伯牙未”,这里借用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表达了即使没有遇到真正的知音,也愿意通过音乐传递情感的愿望。伯牙是古代著名的琴师,子期则是他的知音,两人通过音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即便在无人理解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我表达,追求精神上的共鸣。
最后,“过时犹复忆知音”,这句话点明了主题,即使时间流逝,记忆中的美好仍然值得怀念。它强调了知音之珍贵,以及在人生旅途中,能够找到心灵契合的朋友是多么难得和重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音乐、友情以及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