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钗埋没知何日,泥中拾得重爱惜。
两股盘龙十二行,钗头仍刻双凤凰。
鬼工金错加雕饰,古制无光土花蚀。
莫嫌此样不称仪,更是内家旧时物。
传闻邻女争来看,玉指摩挲复惊叹。
慎勿弃置宜深藏,留取花前作珍玩。
古钗埋没知何日,泥中拾得重爱惜。
两股盘龙十二行,钗头仍刻双凤凰。
鬼工金错加雕饰,古制无光土花蚀。
莫嫌此样不称仪,更是内家旧时物。
传闻邻女争来看,玉指摩挲复惊叹。
慎勿弃置宜深藏,留取花前作珍玩。
这首诗通过对一枚古钗的描述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物品的珍视与怀旧之情。古钗的历史悠久,其上精美的盘龙纹样、双凤凰雕刻以及鬼工金错的工艺,都体现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尽管岁月侵蚀,古钗失去了昔日的光泽,但其独特的价值并未减损,反而因其历史痕迹而更显珍贵。
诗人通过“慎勿弃置宜深藏”一句,表达了对古物保护的重视,认为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物品,应当被妥善保存,以供后人欣赏与研究。同时,“留取花前作珍玩”则流露出一种将古物视为生活点缀的雅趣,既是对古物美的肯定,也是对生活艺术化的追求。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古钗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态度显得尤为可贵,提醒人们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不应忘记对历史的敬畏与传承。
一凶乃一吉,一是复一非。
孰能逃斯理,亮在识其微。
三黜故无愠,高贤当庶几。
但以亲交恋,音容邈难希。
况昔别离久,俱忻藩守归。
朝宴方陪厕,山川又乖违。
吴门冒海雾,峡路凌连矶。
同会在京国,相望涕沾衣。
明时重英才,当复列彤闱。
白玉虽尘垢,拂拭还光辉。
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
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终日愧无政,与君聊散襟。
城根山半腹,亭影水中心。
朗咏竹窗静,野情花径深。
那能有馀兴,不作剡溪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