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回文三首·其三》
《次韵回文三首·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羞云敛惨伤春暮,细缕诗成织意深。

头畔枕屏山掩恨,日昏尘暗玉窗琴。

(0)
注释
羞云:形容春光衰败,如云般羞涩黯淡。
敛:收敛,聚集。
惨伤:悲痛、哀伤。
春暮: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细缕:细致的诗篇。
织意深:编织出深远的情感。
头畔:头部旁边,这里指枕边。
枕屏:枕头和屏风。
山掩恨:山影似乎隐藏着愁绪或遗憾。
日昏:黄昏时刻。
尘暗:尘埃弥漫,显得阴暗。
玉窗:精致的窗户,常用来代指闺房。
琴:古琴,象征音乐和情感。
翻译
春色凋零如羞涩的云收敛着悲伤,细致的诗句编织出深深的哀思。
倚着枕头,屏风后的山影仿佛隐藏着无尽的遗憾,黄昏时分,尘埃弥漫,琴声在玉窗中显得黯淡。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春天将尽之感伤和深沉情感的诗句。从"羞云敛惨伤春暮"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春光易逝的不舍,"细缕诗成织意深"则表达了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投入和对诗艺的精心雕琢。在"头畔枕屏山掩恨"一句中,"头畔"指的是床边,"枕屏"则是用屏风作为枕头,而"山掩恨"则是在说诗人将自己的忧伤埋藏在心底,就像大自然中的山川一样深不可测。最后"日昏尘暗玉窗琴"一句描绘了黄昏时分,室内的尘埃和光线的交织,以及诗人在此环境中演奏着玉制的琴,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雅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暮色的描写、个人隐秘的情感世界以及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和对即逝之物的无尽怀念。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人日

新岁易为感,遐荒独自行。

雨晴人日好,天远使星明。

望阙轻阴转,思乡芳草生。

无情江上雁,肃肃背予征。

(0)

永州道中

南岳南来五岭连,黄茅望断瘴云边。

未知游子归何日,又见梅花送一年。

行路雨晴多负笠,居人冬晚不衣绵。

异蛇见说无人捕,官政于今可胜前。

(0)

澧州次李佥宪士脩韵二首·其二

每嗟云树隔江天,目断西山旧雪巅。

忽漫相逢又成别,秋灯挑尽雨连绵。

(0)

宗藩孝行

玉树分枝帝室亲,昭然诚孝冠群伦。

寸心哀慕穷天地,永夜悲号动鬼神。

高冢松楸频洒泪,名园桃李谩生春。

凭谁写入丹青传,大播遗风起后人。

(0)

次对雪韵二首·其二

感时惊雨雪,抚已惜精神。

镜里容非旧,天涯岁又新。

愁来便枕簟,客至强冠巾。

聚散思今昔,相看意更亲。

(0)

放舟叠前韵书絅卿弟扇头

春水才容棹,松风暗学琚。

酒从彭泽醉,诗倩阿咸书。

已乞仙人药,深辞长者车。

那知林薄外,亦有老农居。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