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鸣篷雁落沙,新寒先到野人家。
病来谁似愁容瘦,霜树萧疏两鬓华。
山雨鸣篷雁落沙,新寒先到野人家。
病来谁似愁容瘦,霜树萧疏两鬓华。
这首元代诗人贡奎的《绝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中雨后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情感。
首句“山雨鸣篷雁落沙”,生动地展现了山雨中的景象。山雨使得篷声嘈杂,仿佛在诉说着雨的节奏与力度;同时,大雁在雨后降落于沙滩之上,这一画面既宁静又富有动态感,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次句“新寒先到野人家”,则将视角转向了季节的变化。新来的寒意首先侵袭了偏远的农家,暗示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为后续的情感铺垫。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也暗含了对生活境遇的敏感观察。
第三句“病来谁似愁容瘦”,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在病痛的折磨下,诗人似乎比任何人都更加消瘦,这里的“愁容”不仅是外貌上的变化,更是内心情感的直接流露。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病痛带来的身心双重痛苦,以及面对疾病时的无力感和孤独感。
最后一句“霜树萧疏两鬓华”,以霜树的凋零和两鬓的斑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霜树的“萧疏”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沧桑。两鬓的“华”(即白发),则是对年华老去的直接描述,与前文的“病来”、“愁容”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生命、疾病、衰老与自然循环的深刻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绝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疾病、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命运之间微妙关系的洞察。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贤相辅明主,苍生寿域开。
青春辞白日,幽壤作黄埃。
岂是无多士,偏蒙不弃才。
孤坟三尺土,谁可为培栽?
天子绣衣吏,东吴美退居。
有园同庾信,避事学相如。
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
江山九秋后,风月六朝余。
锦帙开诗轴,青囊结道书。
霜岩红薜荔,露沼白芙蕖。
睡雨高梧密,棋灯小阁虚。
冻醪元亮秫,寒鲙季鹰鱼。
尘意迷今古,云情识卷舒。
他年雪中棹,阳羡访吾庐。
[于义兴县,近有水榭。
]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君王谦让泥金事,苍翠空高万岁山。
天汉东穿白玉京,日华浮动翠光生。
桥边游女珮环委,波底上阳金碧明。
月锁名园孤鹤唳,川酣秋梦凿龙声。
连昌绣岭行宫在,玉辇何时父老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