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物谓之几,旁行且入微。
有无未分处,主宰不移时。
得者须忘意,知之莫泥词。
虽从静里得,却向动中知。
先物谓之几,旁行且入微。
有无未分处,主宰不移时。
得者须忘意,知之莫泥词。
虽从静里得,却向动中知。
这首诗《知机吟用康节韵》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宇宙万物与人的内心世界之间的微妙联系。诗中以“知机”为主题,引导读者深入理解自然与心灵的奥秘。
首句“先物谓之几,旁行且入微”,开篇即点出“知机”的概念,意味着在万物之前感知到事物发展的细微变化和趋势,如同走在边缘,洞察细微之处。这种感知能力是超前的,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接着,“有无未分处,主宰不移时”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在事物存在与不存在之间,存在着一个未被明确界定的状态,而在这个状态下,事物的主宰地位并未改变。这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事物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与规律性并存的哲学思想。
“得者须忘意,知之莫泥词”则强调了在获取知识或体验事物时,应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不应被表面的言语或概念所束缚,而是要超越语言的限制,直接体验和理解事物的本质。
最后,“虽从静里得,却向动中知”总结了知机的过程。真正的知觉并非仅限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在动态的变化中也能捕捉到事物的真谛。这体现了动态与静态、内在与外在、知与行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持续学习和适应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知机”的主题,探讨了人与自然、内在与外在、静与动之间的深刻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和人生智慧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呜呼济艰乏才兮,儒冠容容。
佞头不斩兮,侠剑无功。
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
割慈忍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
东方古称君子国,种族文教咸我同。
尔来封狼逐逐磨齿瞰西北,唇齿患难尤相通。
大陆山河若破碎,巢覆完卵难为功。
我来欲作秦廷七日哭,大邦犹幸非宋聋。
却读东史说东故,卅年前事将毋同。
城狐社鼠积威福,王室蠢蠢如赘痈。
浮云蔽日不可扫,坐令蝼蚁食应龙。
可怜志士死社稷,前仆后起形影从。
一夫敢射百决拾,水户萨长之间流血成川红。
尔来明治新政耀大地,驾欧凌美气葱茏。
旁人闻歌岂闻哭,此乃百千志士头颅血泪回苍穹。
吁嗟乎!男儿三十无奇功,誓把区区七尺还天公。
不幸则为僧月照,幸则为南洲翁。
不然高山蒲生象山松荫之间占一席,守此松筠涉严冬,坐待春回终当有东风。
吁嗟乎!古人往矣不可见,山高水深闻古踪。
潇潇风雨满天地,飘然一身如转蓬,披发长啸览太空。
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
《去国行》【清·梁启超】呜呼济艰乏才兮,儒冠容容。佞头不斩兮,侠剑无功。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东方古称君子国,种族文教咸我同。尔来封狼逐逐磨齿瞰西北,唇齿患难尤相通。大陆山河若破碎,巢覆完卵难为功。我来欲作秦廷七日哭,大邦犹幸非宋聋。却读东史说东故,卅年前事将毋同。城狐社鼠积威福,王室蠢蠢如赘痈。浮云蔽日不可扫,坐令蝼蚁食应龙。可怜志士死社稷,前仆后起形影从。一夫敢射百决拾,水户萨长之间流血成川红。尔来明治新政耀大地,驾欧凌美气葱茏。旁人闻歌岂闻哭,此乃百千志士头颅血泪回苍穹。吁嗟乎!男儿三十无奇功,誓把区区七尺还天公。不幸则为僧月照,幸则为南洲翁。不然高山蒲生象山松荫之间占一席,守此松筠涉严冬,坐待春回终当有东风。吁嗟乎!古人往矣不可见,山高水深闻古踪。潇潇风雨满天地,飘然一身如转蓬,披发长啸览太空。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
https://shici.929r.com/shici/jwa5wYd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