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菰黏米著佳名,古俗相传岂足矜。
天子明堂遵月令,含桃初荐黍新登。
香菰黏米著佳名,古俗相传岂足矜。
天子明堂遵月令,含桃初荐黍新登。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端午帖子之一,主题围绕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诗中提到的"香菰黏米"指的是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备的食品,因其黏性而得名。"古俗相传岂足矜"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传承,认为这些古老的风俗习惯虽然流传已久,但并不值得自夸。
"天子明堂遵月令"一句,暗示了古代君王在端午节时会遵循时节的自然规律,如《月令》所示,进行相应的祭祀活动。"含桃初荐黍新登"则描绘了端午节祭祀时,新鲜的黄粱(黍)被供奉上,可能还伴有其他祭品,如樱桃(含桃),体现了节日的庄重与丰收的庆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端午节的礼仪习俗,以及皇室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风貌。
谷口花冥冥,井上梧桐清。
山人筑岩户,避俗兼逃名。
种黍牛犊长,养蚕桑柘成。
野外无别储,浊酒贮瓷罂。
上以奉坟墓,下以延友生。
客来款茆檐,山大了不惊。
大儿富文史,楚楚解将迎。
药院共游衍,松林屡经行。
三宿竟忘返,屐齿缅已平。
乃知隐沦者,秖在王都城。
苍石斲苍云,谁遗空山里。
藤萝覆细路,披烟得奇诡。
巉岩负龙脊,㟏岈露鳌齿。
脩竹照人青,幽花傍泉紫。
树古走危根,欲断不可止。
金陵百名胜,无地可胜此。
老禅堕贪痴,秘匿胡乃尔。
天地终劫灰,况我二三子。
取笏端下拜,托交自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