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迷津客。斜阳外、旧红曾否相识。
幽源访路,闲门隔坞,古春长閟。
桃花流水依然,但几换渔郎家国。
奈人世、别有东风,吹老三户豪杰。
阿房暮燹飞残,绣苔辇道,焦土犹热。
仙家一笑,湘山自赭,海山空碧。
避秦月亦千年,定懒照、长城白骨。
便邀来、共话前朝,风林散发。
十载迷津客。斜阳外、旧红曾否相识。
幽源访路,闲门隔坞,古春长閟。
桃花流水依然,但几换渔郎家国。
奈人世、别有东风,吹老三户豪杰。
阿房暮燹飞残,绣苔辇道,焦土犹热。
仙家一笑,湘山自赭,海山空碧。
避秦月亦千年,定懒照、长城白骨。
便邀来、共话前朝,风林散发。
这首《宴清都·桃花源》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词中以桃花源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感慨。词人以"十载迷津客"开篇,描绘了自己长久以来如同迷失在渡口的人,对桃花源的向往与探寻。"斜阳外、旧红曾否相识",暗示了桃花源的古老与神秘,以及词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幽源访路,闲门隔坞,古春长閟"进一步描绘了桃花源的隐秘与静谧,仿佛时间在那里停滞,春天永远封闭。接下来,词人感叹桃花流水依旧,但渔郎之家已更换多次,暗指世事如梦,人事更迭。
"奈人世、别有东风,吹老三户豪杰"表达了词人对英雄人物的缅怀,以及对世间沧桑巨变的无奈。阿房宫的毁灭象征着秦朝的衰落,"焦土犹热"则强调了历史遗迹的凄凉。词人将视线转向自然,"仙家一笑,湘山自赭,海山空碧",借仙境的宁静反衬现实世界的纷扰。
最后,词人以"避秦月亦千年,定懒照、长城白骨"表达对历史沉淀的沉思,月亮见证了千年的变迁,却不愿再照亮那些尘封的往事。"便邀来、共话前朝,风林散发"则流露出词人想要与古人对话,超脱尘世的愿望,以"风林散发"的形象,展现出一种超然洒脱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和历史遗迹的反思,展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和历史沧桑的深刻理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