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腊月时,松竹见贞姿。
林积烟藏日,风吹水合池。
恨无人此住,静有鹤相窥。
是景吟诗遍,真于野客宜。
亭台腊月时,松竹见贞姿。
林积烟藏日,风吹水合池。
恨无人此住,静有鹤相窥。
是景吟诗遍,真于野客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冬日景象,诗人以深厚的情感描述了自己独自居住在一处风雅之地——骆家亭子中的情境和心境。
“亭台腊月时”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时间背景,即冬季的腊月。腊月是指冬至后的一个月份,这个时候北方地区已经非常寒冷,但南方可能还比较温暖。这里的“腊月”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也充满了诗人的情感色彩,似乎预示着一种淡远与孤寂。
“松竹见贞姿”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贞姿通常用来形容女性之美,这里借用这一比喻,表明松竹在寒冷中依然保持着它们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高洁的品格。
“林积烟藏日”与“风吹水合池”两句交织出一片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林中的烟雾笼罩,使得太阳都被隐匿起来,给人一种时间停滞的错觉。而风轻拂过水面,将湖泊与天空连成一体,营造出一种自然界交融和谐的境界。
“恨无人此住”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孤独生活的某种不舍,但同时也有一种享受其中的宁静与自在。紧接着的“静有鹤相窥”则是这种宁静中的一点生动色彩,鹤的出现使得这个空间不再空旷,而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
最后,“是景吟诗遍,真于野客宜”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在这般景致中的感受和行为的总结。诗人似乎在用自己的吟咏来与大自然对话,这份宁静之中蕴含着创作的灵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整个诗篇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