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福公道人》
《寄福公道人》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帝力护禅林,沧洲侧布金。

楼依水月观,门接海潮音。

开士但软语,游人多苦吟。

曾同方丈宿,灯火夜沉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ōngdàorén
sòng / wángānshí

chánlíncāngzhōujīn

lóushuǐyuèguānménjiēhǎicháoyīn

kāishìdànruǎnyóurénduōyíncéngtóngfāngzhàng宿dēnghuǒchénchén

翻译
皇帝的力量庇护着禅林,海滨地带洒满金币般的光芒。
楼阁傍依着水中的月色和观景台,门口能听到海浪的潮声。
修行者轻声细语,游客却大多在苦苦思索诗篇。
我曾在这里与僧人共宿,夜晚只有昏暗的灯火摇曳。
注释
帝力:皇帝的力量或权势。
禅林:佛教寺庙,僧侣修行的地方。
沧洲:古代对海滨地区的称呼。
水月观:观赏水边月色的景观。
海潮音: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
开士:出家修行的人,指僧侣。
苦吟:费力地作诗或吟咏。
方丈:寺庙住持或长老。
灯火夜沉沉:形容夜晚灯火昏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禅林风光与修行者的宁静生活图景。开篇“帝力护禅林,沧洲侧布金”两句,通过“帝力”的强调,表明了禅林得到了上天的护佑,这里的“沧洲”指的是长满了青草的岛屿,而“布金”则可能是对日光照耀下的自然景观的一种比喻,给人以温暖与珍贵之感。

接着,“楼依水月观,门接海潮音”两句,以楼为观,俯瞰水面上的明月,同时门前可以聆听到海浪的潮声,这些都是修行者沉思冥想时所处的环境。这里的“水月”象征着心灵的清澈,而“海潮音”则可能暗示了外界的喧嚣与无常。

在下片,“开士但软语,游人多苦吟”两句中,“开士”应指的是能够开悟佛法之理的僧侣,他们的话语平和而有道理;而“游人”则是那些来往于此地的人们,他们或许在品味诗意时,不免发出叹息,或是对生活有所感慨。

最后,“曾同方丈宿,灯火夜沉沉”两句,则透露了诗人与方丈(即佛教寺院的长者)共同度过一个安静夜晚的情景。这里的“灯火夜沉沉”营造了一种深夜静谧、光影交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那份宁静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禅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修养的追求,以及对那种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诗一首

本是昌家,又为非类。但有雄声,唯闻艾气。

(0)

杂诗三首·其一

大梁公子乐邯郸,爱士能从市井间。

虽诧平原倾食客,鲁连犹蹈海滨还。

(0)

红玉谁家女四首·其二

红玉谁家女,明艳夺青春。

羞人不得语,含笑却成嚬。

(0)

卲少卿挽词二首·其二

广柳非高盖,空山异昔归。

善人天不与,行道涕交挥。

髣髴音容在,留连义故违。

安居自传世,闾里尚光辉。

(0)

飞轮团扇歌

赤云烧天天欲焚,深堂如炮井如饙。

肴乾不食酒具陈,君胡愁嗟念南熏。

主人白羽奇且新,捷逾輠膏机有神。

飞廉舒御旋相奔,晻蔼翕霍娱坐宾。

衣襟飘飘恍凌云,何用御风绝埃尘。

主人顾嗟颜色颦,安得救暍通下民。

羊角扶摇非敢珍,愿使大鹏离隐沦。

上客捧觞起为贺,君宜千年位卿佐。

(0)

涵虚阁玩玄猿孔雀

清池明夕景,高树含凉风。

巴猿戏前槛,越鸟安深笼。

悲吟激清涨,文绣挥蒙茸。

弱丧不自非,全生或为容。

旷然感真乐,达哉濠梁翁。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