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力护禅林,沧洲侧布金。
楼依水月观,门接海潮音。
开士但软语,游人多苦吟。
曾同方丈宿,灯火夜沉沉。
帝力护禅林,沧洲侧布金。
楼依水月观,门接海潮音。
开士但软语,游人多苦吟。
曾同方丈宿,灯火夜沉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禅林风光与修行者的宁静生活图景。开篇“帝力护禅林,沧洲侧布金”两句,通过“帝力”的强调,表明了禅林得到了上天的护佑,这里的“沧洲”指的是长满了青草的岛屿,而“布金”则可能是对日光照耀下的自然景观的一种比喻,给人以温暖与珍贵之感。
接着,“楼依水月观,门接海潮音”两句,以楼为观,俯瞰水面上的明月,同时门前可以聆听到海浪的潮声,这些都是修行者沉思冥想时所处的环境。这里的“水月”象征着心灵的清澈,而“海潮音”则可能暗示了外界的喧嚣与无常。
在下片,“开士但软语,游人多苦吟”两句中,“开士”应指的是能够开悟佛法之理的僧侣,他们的话语平和而有道理;而“游人”则是那些来往于此地的人们,他们或许在品味诗意时,不免发出叹息,或是对生活有所感慨。
最后,“曾同方丈宿,灯火夜沉沉”两句,则透露了诗人与方丈(即佛教寺院的长者)共同度过一个安静夜晚的情景。这里的“灯火夜沉沉”营造了一种深夜静谧、光影交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那份宁静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禅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修养的追求,以及对那种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赤云烧天天欲焚,深堂如炮井如饙。
肴乾不食酒具陈,君胡愁嗟念南熏。
主人白羽奇且新,捷逾輠膏机有神。
飞廉舒御旋相奔,晻蔼翕霍娱坐宾。
衣襟飘飘恍凌云,何用御风绝埃尘。
主人顾嗟颜色颦,安得救暍通下民。
羊角扶摇非敢珍,愿使大鹏离隐沦。
上客捧觞起为贺,君宜千年位卿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