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春流岸岸深,水村新绿满春林。
残红已逐东风尽,不道游人负赏心。
汾水春流岸岸深,水村新绿满春林。
残红已逐东风尽,不道游人负赏心。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汾水边的美丽景色,洋溢着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情感。
首句“汾水春流岸岸深”,开篇即以汾水的春水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春水盈岸、生机勃勃的画面。水岸深邃,春水潺潺,展现出春天特有的生命力和活力。
次句“水村新绿满春林”,进一步扩展画面,将视线从水边转向周围的村落和树林。新绿遍布,春意盎然,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也暗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
第三句“残红已逐东风尽”,转而描写春天的花开花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残花随风飘散,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不道游人负赏心”,则将视角转向游人,表达了诗人对人们未能充分欣赏和珍惜眼前美景的遗憾。在这样的春日里,游人或许忙于其他事务,未能停下脚步,细细品味大自然的馈赠,这不仅是对游人的提醒,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应忘记停下脚步,去感受和欣赏身边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汾水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高人卜筑青山麓,山后山前多古木。
唯有古梅称绝奇,半亩扶疏绕茅屋。
老根盘地作山形,远年叠叠苔痕青。
正旁竞出纷无数,铁干玲珑凿不成。
一树交横势各分,枝枝坼裂成龟文。
斜似渴虹思饮涧,直如龙爪欲拿云。
我来正值中秋节,黄叶萧条未尽脱。
主人留客醉壶觞,婆娑树下延秋月。
空山岁月老云烟,梅谱从来亦少传。
却月观傍何足数,孤山岭畔亦徒然。
王公海外清高士,缘法相招应有此。
天意栽培岂偶然,怜君标格能相比。
数月盘桓未忍回,前朝又约待花开。
冬春之际携尊酒,策蹇相寻冒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