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公度之福建》
《送公度之福建》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棠阴犹在建溪矶,此去那论是与非。

若见白头须尽敬,恐曾江岸识胡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gōngzhījiàn
táng / yuánzhěn

tángyīnyóuzàijiànlùnshìfēi

ruòjiànbáitóujìnjìngkǒngcéngjiāngànshíwēi

翻译
棠树树荫仍然笼罩在建溪边的矶石上,从此离去哪还顾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如果见到白发老者必须全心尊敬,恐怕他曾在江岸边认识胡威。
注释
棠阴:棠树的树荫,常用来比喻前人的德泽。
建溪矶:建溪边的矶石,建溪是一条河流的名字,矶指水边突出的岩石。
此去:从此离开,离去。
那论:哪还谈论,不在乎。
白头:白发,指老年人。
尽敬:完全尊敬,表示极大的尊重。
恐:恐怕,可能。
江岸:江边,河岸。
胡威:人名,古代清官的代表,这里泛指贤者或德高望重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送公度之福建》。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厚友谊。

"棠阴犹在建溪矶,此去那论是与非。"

这里描绘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景。棠阴指的是树荫,犹在则是在说那些熟悉的景物还在那里,而“此去”意味着朋友即将离开,“那论是与非”则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和无奈的态度。

"若见白头须尽敬,恐曾江岸识胡威。"

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若见白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长久,“须尽敬”表达了对朋友的尊重与思念。而“恐曾江岸识胡威”则透露出一丝忧虑,担心过去美好的时光可能因为某些外在因素而受到影响或破坏。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深沉的友谊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和陶诗.于王抚军座送客

秋霜既已肃,草木倏云腓。

兹辰启华席,送子将南归。

举觞相劝酬,欲别情依依。

为郡绍前躅,古人谅弗违。

大道日已隐,世态良足悲。

遗爱如甘棠,千载有光辉。

而我乐闲逸,衡门自栖迟。兹别隔岳,相思意难遗。

(0)

再和人韵·其一

秋风画角起边城,云路功名叹未成。

山鸟飞来青嶂远,沙鸥泛处绿波平。

松庭皓月分清影,野寺疏钟度晚声。

千里客怀今夜梦,乡园归去定分明。

(0)

题牡丹·其三

玉盘盂带露华轻,别是风流一样清。

可惜种花人已去,观图惆怅不胜情。

(0)

题兰·其二

阴崖石髓养根芽,半吐全开总是花。

谩有国香谁见采,美人迢递在天涯。

(0)

秋塘鹡鸰图二首·其二

波漂菰米满沧洲,菱叶萧疏藕叶秋。

日暮采莲人散后,雍渠飞下水悠悠。

(0)

北京送人南归二首·其二

宦况乡心共寂寥,秋蓬凉苇总萧萧。

西风似欲留人住,吹得垂杨挽去桡。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