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月晓迥沉沉,帘幕低垂院宇深。
琴几睡寒金篆鸭,井床啼彻绿衣禽。
海棠顿醒酣春梦,葵藿同倾向日心。
忆在凤池当此际,天香满袖听纶音。
西窗月晓迥沉沉,帘幕低垂院宇深。
琴几睡寒金篆鸭,井床啼彻绿衣禽。
海棠顿醒酣春梦,葵藿同倾向日心。
忆在凤池当此际,天香满袖听纶音。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西窗月色渐淡,庭院深邃,帘幕低垂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室内与室外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界的生动变化。
首联“西窗月晓迥沉沉,帘幕低垂院宇深”,以“西窗”为视角,描绘了月色初退,天色渐明的景象,通过“迥沉沉”和“低垂”两个词,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院宇深”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静谧与深邃,为整首诗奠定了静美的基调。
颔联“琴几睡寒金篆鸭,井床啼彻绿衣禽”,将画面转向室内与室外。琴几上,寒气中似乎还残留着金篆鸭(可能指香炉)的余温,暗示着夜晚的静谧与温暖。井床边,绿衣禽(可能指绿鸟)的啼叫穿透寂静,打破了夜的沉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室内外的不同景致,也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颈联“海棠顿醒酣春梦,葵藿同倾向日心”,将视角转向自然界,海棠仿佛从春梦中醒来,展现出勃勃生机;而葵藿则向着太阳,表达了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也寓意了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忆在凤池当此际,天香满袖听纶音”,诗人回忆起在凤池(可能象征官场或理想之地)的某个时刻,心中充满了对天香(可能象征高洁、美好的事物)的向往,以及聆听纶音(可能指君王的教诲或指导),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之美,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同时也蕴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
偶家长山下,遂与世途远。
泉声挂屋角,晓见池水满。
日出生清华,风来送余善。
大化无端倪,宁谓心有眼。
床头遗古书,岁月忽已晚。
玩之不能了,圣哲有忧患。
岭下望岭上,夭矫蜒蜿飞。
背无一仞阔,旁有万丈垂。
循背匍匐行,视敢纵横施。
惊魂及坠魄,往往随风吹。
午日晒石热,手腹过蒸炊。
大喘不可当,况乃言语为。
心急足自缚,偷眼群峰低。
烟烘浪掩掩,日走金离离。
松头密如麻,明灭无断期。
谁知万险中,得此希世奇。
真勇是韩愈,乃作儿女啼。
金仙不可觅,徙倚娑罗阴。
壁底野情重,峰端烟树深。
暗凭悬锁处,遥寄上云心。
待念飞黄子,忘形却试寻。
铁锁高悬直壁青,上方形胜杳冥冥。
西玄空通隔世路,金仙已跨摩云翎。
觱沸音中怅年晚,娑罗影里问谁经。
爱河未上超然岸,只到峰根看画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