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李花白斗白,桃花杏花红映红。
疏篱曲径锦步障,间以巨竹青玲珑。
独木为桥人不渡,柴扉欲锁春风住。
岂知野禽浪蜂蝶,时复衔花过墙去。
春波涨绿春日晴,柳下扣门嵇喜迎。
池边亭上少盘礴,坐床指点呼曲生。
冷官况逢寒食节,客味凄凉那可说。
残杯冷炙何处无,乐意生香聊自悦。
清明天气晴更佳,山林川谷多莺花。
后庭遗曲少人唱,踏歌椎鼓争喧哗。
笑折一枝花入手,树犹如此人能久。
六朝旧事付东流,醉翁之意不在酒。
梨花李花白斗白,桃花杏花红映红。
疏篱曲径锦步障,间以巨竹青玲珑。
独木为桥人不渡,柴扉欲锁春风住。
岂知野禽浪蜂蝶,时复衔花过墙去。
春波涨绿春日晴,柳下扣门嵇喜迎。
池边亭上少盘礴,坐床指点呼曲生。
冷官况逢寒食节,客味凄凉那可说。
残杯冷炙何处无,乐意生香聊自悦。
清明天气晴更佳,山林川谷多莺花。
后庭遗曲少人唱,踏歌椎鼓争喧哗。
笑折一枝花入手,树犹如此人能久。
六朝旧事付东流,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园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活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情感的空间。
首先,"梨花李花白斗白,桃花杏花红映红"两句,以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春日里不同花卉竞相绽放的美丽景象。接着,"疏篱曲径锦步障,间以巨竹青玲珑"则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园林环境,其中“疏篱”、“曲径”和“巨竹”构成了一个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意境。
然而,在这美好的春日里,诗人却通过“独木为桥人不渡,柴扉欲锁春风住”两句表达了对生命易逝和时光难以挽留的感慨。春天的美景虽然令人心醉,但终究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岂知野禽浪蜂蝶,时复衔花过墙去”则写出了自然界中生命力顽强的一面,即便是在人为的围墙之内,也有小生物在自由穿梭,这种对比更深化了诗人的主题。
随后,“春波涨绿春日晴,柳下扣门嵇喜迎。池边亭上少盘礴,坐床指点呼曲生”几句,通过描绘春天的水波、柳树和园中亭台,展现了诗人在这美好环境中的愉悦心情。
但这种愉悦并未持续,因为“冷官况逢寒食节,客味凄凉那可说”两句,又将读者带入一个冷清而孤独的氛围。这里,“寒食节”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习俗,但在诗中它成为了表达时间流转和人生冷暖的象征。
“残杯冷炙何处无,乐意生香聊自悦”则写出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孤独与凄凉所采取的态度,即便是在寂寞中,也要找到自己的快乐和享受。
最后,“清明天气晴更佳,山林川谷多莺花。后庭遗曲少人唱,踏歌椎鼓争喧哗”几句,又一次带领读者回到了春日的美好之中,但这次是以一种更加深远和历史的维度来体验自然的美。
诗中的最后一句“笑折一枝花入手,树犹如此人能久。六朝旧事付东流,醉翁之意不在酒”则深化了主题,将对生命易逝的情感与历史的长河相结合,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笑折一枝花入手”的动作,诗人似乎在用这种方式来留住时间,而“树犹如此人能久”则是在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生命的不同命运。最后,“六朝旧事付东流,醉翁之意不在酒”则是对历史沧桑的一种无奈和对个人情感的一种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感悟,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与哲理思考的佳作。
水边残雪照亭台,台上风襟向雪开。
还似当时姓丁鹤,羽毛成后一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