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
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
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
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
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
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
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
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
二人相顾言,彼此称男儿。
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今果如其语,光彩双葳蕤。
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
我来高其事,咏欢偶成诗。
为君题石上,欲使故山知。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
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
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
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
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
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
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
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
二人相顾言,彼此称男儿。
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今果如其语,光彩双葳蕤。
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
我来高其事,咏欢偶成诗。
为君题石上,欲使故山知。
诗人以早冬时节,游历王屋之地,十月清寒,霜降山水更显得清澈。石泉流过,碧漾漾声中带有生机;岩树间,红叶离离,秋色依旧。朝游灵都,暮至阳台,心中有期盼望天坛之高。
诗人飘然超脱世俗尘埃,仿佛可追寻鸾鹤之仙境。忽忆公程尽力之事,复感身力衰减之惭。天坛耸立于半空,心中欲攀登而迟疑。
诗人曾闻此游者乃隐逸之士,与损之(或指李商隐)同行,此二人皆抱持贵重仙骨,不染尘世泥垢。此二位相视而言,互称对方为男儿,若非为松乔高洁,即须作皋夔自立。今日果如昔日之语,光彩灿烂,双葳蕤生辉。
一人佩带金印,一人翳着玉芝,诗人来此高处,以事咏欢,偶成此诗篇。欲将此诗题于石上,使故山知晓此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王屋的景象与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赞美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诗中不仅有鲜明的地理描写,也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和哲思,体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高超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