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旱暍欲死,犹幸春来能忍饥。
长夏因仍作凉计,中庭始架青松枝。
门前催租急非缓,国中遗诰安若危。
贫无输官尚自可,忠欲输君今已迟。
风来萧萧悲益甚,日远茫茫愁不知。
谁谓身閒得放逸,家国一体人弗思。
云开空山久阙雨,蝉噪古木还迎曦。
松枝松枝绿差差,吾忍坐卧来乐斯。
去年一旱暍欲死,犹幸春来能忍饥。
长夏因仍作凉计,中庭始架青松枝。
门前催租急非缓,国中遗诰安若危。
贫无输官尚自可,忠欲输君今已迟。
风来萧萧悲益甚,日远茫茫愁不知。
谁谓身閒得放逸,家国一体人弗思。
云开空山久阙雨,蝉噪古木还迎曦。
松枝松枝绿差差,吾忍坐卧来乐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诗中通过描述连续的干旱和即将到来的酷暑,以及随后的夏季如何勉强规划避暑之策,展现了生活的艰难与不确定性。门前催租的紧迫与国家法令的遥远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无奈。
接着,诗人表达了即使在贫困中也愿意为国家尽忠的想法,但遗憾的是,这种忠诚已经无法实现。风吹过,带来了一种悲伤的情绪加深,而时间的流逝则让人感到迷茫和无助。尽管如此,诗人仍然能够从自然中找到一丝安慰,尤其是那片绿意盎然的松林,成为了他心灵的避难所。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在面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困境时的复杂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和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