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地冲风敌万人,蔽天密雪几微尘。
漫山塞壑疑无地,投隙穿帷巧致身。
晚积读书今已老,闭门高卧不缘贫。
遥知更上湖边寺,一笑潜回万室春。
掠地冲风敌万人,蔽天密雪几微尘。
漫山塞壑疑无地,投隙穿帷巧致身。
晚积读书今已老,闭门高卧不缘贫。
遥知更上湖边寺,一笑潜回万室春。
这首诗描绘了大雪纷飞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对友人登台赏雪的想象。首句"掠地冲风敌万人"展现了风雪之大,仿佛能抵挡万人之力,形容其气势磅礴。"蔽天密雪几微尘"进一步描绘雪之密集,遮天蔽日,几乎难以见尘埃,形象生动。
"漫山塞壑疑无地"写出了雪覆盖山峦、填满沟壑的场景,给人以天地一色、无处不在的感觉。"投隙穿帷巧致身"则运用比喻,暗示雪如精灵般巧妙地穿透缝隙,进入室内,显示出雪的灵动和生命力。
诗人感慨"晚积读书今已老",借雪的堆积象征自己年华流逝,但"闭门高卧不缘贫"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想象友人在湖边寺中赏雪的情景,"一笑潜回万室春"预示着友人的欢笑能给寒冷的冬日带来温暖,如同春天一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大雪和诗人的情感寄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平湖十顷碧琉璃,四面清阴乍合时。
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
啼禽似与游人语,明月闲撑野艇随。
每到最佳堪乐处,却思君共把芳◇。
太史颁时令,农家候土牛。
青林自花发,黄屋为民忧。
玉殿签声玉漏催,彩花金胜巧先裁。
宿云容与朝晖丽,共喜春随曙色来。
椒壁轻寒转晓晖,珠帘不动暖风微。
可怜春色来依旧,惟有余香散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