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宝剑双龙鳞,锦衣红蹙绣麒麟。
甲第东华接诸贵,楼船南国隘通津。
干戈万里风尘静,两都冠盖如云盛。
朝出长干访原涉,暮入乌衣过剧孟。
书生昔未试吴钩,悲歌三入凤台游。
醉拔霜毫赠君别,三山落日不胜愁。
将军宝剑双龙鳞,锦衣红蹙绣麒麟。
甲第东华接诸贵,楼船南国隘通津。
干戈万里风尘静,两都冠盖如云盛。
朝出长干访原涉,暮入乌衣过剧孟。
书生昔未试吴钩,悲歌三入凤台游。
醉拔霜毫赠君别,三山落日不胜愁。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送周兵马之金陵》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诗意的送别场景。首句“将军宝剑双龙鳞”,以将军的宝剑象征其威武和荣耀,龙鳞图案增添了神秘与尊贵的气息。接着,“锦衣红蹙绣麒麟”描绘了周兵马华丽的服饰,暗示其身份显赫。
“甲第东华接诸贵,楼船南国隘通津”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周兵马所处的繁华环境,甲第连绵,显贵云集,楼船在南国江面显得尤为壮观,交通要道也因此显得狭窄,显示出其地位的重要。
“干戈万里风尘静,两都冠盖如云盛”描述了战乱平息后的安宁景象,以及京城中官员众多、车马如云的繁荣气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周兵马出征后国家安定的期待。
“朝出长干访原涉,暮入乌衣过剧孟”通过“原涉”和“剧孟”两位历史人物,寓言周兵马的行程,寓意其将在名士之间穿梭,行事得体。
最后,“书生昔未试吴钩,悲歌三入凤台游”以书生自比,表达对周兵马出征的羡慕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醉酒挥毫,赠别之际,满目“三山落日”,寓含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时局的感慨,展现了明朝文人对英雄出征的崇高敬意和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当年共醉此桥边,道旧狂歌至暮天。
得句旋题新竹上,移舟还傍乱花前。
君埋尘土骨应化,我逐风波心欲燃。
落日长号感人事,沙头寂寞上渔船。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