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湖卜居》
《天湖卜居》全文
元 / 清珙   形式: 古风

晴明无事登霞峰,伸眉极望开心胸。

太湖万顷白潋滟,洞庭两点青濛茸。

初疑仙子始绾角,碧纱帽子参差笼。

又疑天女来献花,玉盘捧出双芙蓉。

明知此境俱幻妄,对此悠然心未终。

徘徊不忍便归去,夕阳又转山头松。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霞峰,眺望太湖的壮丽景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将眼前的景象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首句“晴明无事登霞峰”,开篇即点明天气晴朗,诗人无事可做,选择登山远眺,为下文展开一幅壮阔的画面做好铺垫。接着,“伸眉极望开心胸”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动作,更体现了他开阔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太湖万顷白潋滟,洞庭两点青濛茸”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太湖的广阔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远处洞庭山的青翠,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细腻之美。

接下来,“初疑仙子始绾角,碧纱帽子参差笼。又疑天女来献花,玉盘捧出双芙蓉”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将眼前的景物与神话传说相联系,分别将太湖比作仙子绾角的碧纱帽,洞庭山比作天女献出的双芙蓉,既增添了画面的神秘色彩,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

最后,“明知此境俱幻妄,对此悠然心未终。徘徊不忍便归去,夕阳又转山头松”四句,诗人虽知眼前之景皆是虚幻,但仍被深深吸引,不愿离去。夕阳西下,诗人仍在山中流连,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内心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太湖美景的生动描绘和丰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超脱世俗的心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清珙
朝代:元

(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
猜你喜欢

贫作负恩人为何宏甫作

九陌尘中事,三生石上身。

狂为好诗客,贫作负恩人。

十载江村别,扁舟淦水滨。

音书久不至,得梦往来频。

(0)

李友山诸丈甚喜得朋留连日久月洲乃友山道号

此身到处自悠悠,一笑非为越女留。

风雨不妨鸡戒晓,江湖又见雁横秋。

途中有客居岩谷,天下何人似月洲。

颇欲相从溪上住,诸君许我卜邻否。

(0)

张统制之子为父求诗蕲州城破匹马打围而出能知数谓时不可为

夜半金城破,身随铁马飞。

横挥三尺剑,突出万人围。

勇锐资神力,功名与愿违。

自能占气数,终老著农衣。

(0)

庐州界上寄丰帅

身健心先老,时危事愈乖。

无成携短剑,有恨满长淮。

村酒时时醉,山肴日日斋。

功名非我有,何处问生涯。

(0)

会李择之其父名丙字南仲著丁未录丙申录

吟边逢李白,谈笑亦风流。

相对各青眼,安知有白头。

两家穷活计,四海老交游。

不负云山约,同登百尺楼。

(0)

归来二首儿子创小楼以安老者·其一

老去知无用,归来得自如。

几年眠客舍,今日爱吾庐。

处世无长策,闲时读故书。

但能营一饱,浑莫问其馀。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