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澹歌辞》
《黄澹歌辞》全文
明 / 方以智   形式: 乐府曲辞

帆樯过广州,夹岸杨丝垂。

杨花向西飞,郎独不东归。

(0)
鉴赏

这首诗《黄澹歌辞》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文学家方以智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或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帆樯过广州”,描绘了一幅船只在珠江上航行的画面,广州作为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帆樯林立,船只往来频繁。这一景象既展示了南方水乡的繁华与生机,也暗示了主人公可能身处他乡,远离故土。

接着,“夹岸杨丝垂”一句,将视线转向岸边,杨柳依依,绿意盎然,垂下的柳丝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柔情与等待。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象征着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杨花向西飞”,杨花即柳絮,随风飘散,本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化为了一种情感的载体,它似乎带着诗人的思念,向着西方飞去,追寻着远方的人。这一细节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牵挂与期盼。

最后一句“郎独不东归”,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迟迟未归的担忧与思念。这里的“郎”可以理解为诗人思念的对象,无论是恋人还是友人,都饱含深情。诗人通过这一句,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期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寂寞与渴望重逢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情感之深,展现了方以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作者介绍
方以智

方以智
朝代:明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猜你喜欢

八声甘州.中秋前三夕听秋榭望月,同马君孝鞠

认蛮天月子太无聊,今宵又窥侬。

蓦廊回烛转,沉思露笛,咽响霜钟。

褪了夹纱衫子,加上薄棉重。

竹影摇窗罅,旅梦惺忪。

边楚雁行难度,是乱山千叠,阑住西风。

鉴素娥赪玉,塘水浸芙蓉。

并阑干、黯寻棋局,剩三秋、蛮语慰飘蓬。

须寻醉,愁丝罥住,莫挂帘栊。

(0)

百字令.舟过德山,访亡友徐瑞屏墓不获,怆然倚声

荒湾暝色,倏吟魂飘坠,枫林凄紧。

几度鞭丝兰若晚,侧帽共探秋兴。

鹤外琴孤,蛩边灯瘦,谁与吟肩并。

诗坟鬼唱,宵阑白月无影。

回忆共砚涵斋剪灯题句,镜里窥青鬓。

楚畹灵修空眷汝,底事枉人悲愤。

处士经庐,元儒谥碣,黯淡松楸径。

凄凉挂剑,不堪欢梦重省。

(0)

生查子·其四指甲

纤影傍妆台,滴粉调新水。

嫩护玉葱芽,弹落银筝泪。

娇小十三年,不解愁滋味。

昨夜小阑花,掐破葱痕细。

(0)

昭君怨·其一

绿遍垂杨远岸。一夜翠痕都减。鸳梦住江南。

又春三。三月东风吹瘦。记得别伊时候。

罗帐泪偷垂。小鬟知。

(0)

临江仙.题板桥杂记

龙虎销残莺燕老,西风一夜南朝。

江南何处不魂销。乌啼红板路,花落白门潮。

剩得几株残照流,向人犹逞纤腰。

招魂重过石城桥。月明楼十四,不忍更闻箫。

(0)

春从天上来.壬子立春

如此江山。正玉琯重调,又属明年。

前程如梦,风景依然。霎时都化云烟。

喜春来天上,晴和候、淑气初还。

好春光,是宜春帖遍,爆竹声喧。

回思昨宵信息,道鼙鼓蓬蓬,雾满南天。

梁燕差池,新巢未得,如今幕上偷安。

问君平知否,今后事、概付漫漫。

飏春幡、叹一年一度,再见应难。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