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浩奔驶,登高见如环。
佛寺初不见,窈窕藏隈湾。
入门忽金碧,百尺飞孱颜。
穹梁跨阴壑,涌殿开中峦。
螺旋上塔顶,俯视心骨寒。
吾徒乐一眺,始作财力殚。
想当伐石时,万杵殷千山。
净虚屈雄鸷,化人岂求安。
崇基有陀毁,成亏谅不难。
惟有太古水,盘洄出人间。
连峰浩奔驶,登高见如环。
佛寺初不见,窈窕藏隈湾。
入门忽金碧,百尺飞孱颜。
穹梁跨阴壑,涌殿开中峦。
螺旋上塔顶,俯视心骨寒。
吾徒乐一眺,始作财力殚。
想当伐石时,万杵殷千山。
净虚屈雄鸷,化人岂求安。
崇基有陀毁,成亏谅不难。
惟有太古水,盘洄出人间。
这首诗描绘了碧云寺的壮丽景象,通过登山远望,诗人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峰如同奔腾的马匹,而寺庙则隐藏在深邃的山谷之中,显得神秘而迷人。进入寺门后,金碧辉煌的建筑映入眼帘,高耸的飞檐和穹形的梁架跨越幽深的壑谷,宏大的殿宇仿佛从中崛起。诗人登塔俯瞰,内心感到震撼,感叹建造者的艰辛与智慧。
诗中提到的"万杵殷千山",生动再现了开采石材、修建工程时的巨大劳动量,展现了古人不畏艰难的精神。诗人也暗示,即使寺庙历经风雨,有损有益,其精神内核——净化人心、教化世人,始终不变。最后,诗人以"太古水盘洄出人间"作结,寓意着寺庙的永恒生命力,如同古老的水流穿越时空,滋养着世间万物。整体而言,这首诗赞美了碧云寺的壮观景色,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