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求真客,天台去不还。
传闻有仙要,梦寐在兹山。
朱阙青霞断,瑶堂紫月闲。
何时枉飞鹤,笙吹接人间。
世上求真客,天台去不还。
传闻有仙要,梦寐在兹山。
朱阙青霞断,瑶堂紫月闲。
何时枉飞鹤,笙吹接人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求真客前往天台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仙境和超脱世俗的向往。首句“世上求真客”直接点出了主题,是关于寻找那些追求真理的人的旅程。而“天台去不还”则预示了一种一去不复返的坚定决心,天台山作为道教名山,此处象征着精神的寄托和超越。
“传闻有仙要,梦寐在兹山。”中,“传闻有仙要”表明诗人对天台山的神秘传说充满向往,这里“仙要”指的是仙人的住所。而“梦寐在兹山”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片仙境的无限憧憬,仿佛连梦中都渴望能够到达那片圣地。
“朱阙青霞断,瑶堂紫月闲。”这两句描写了天台山的美丽景色,“朱阙”指的是红色的宫殿,“青霞”则是云雾缭绕的仙境。诗人用此形容天台山的壮丽景观,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而“瑶堂紫月闲”则更深入地描绘了那里的静谧与神秘,“瑶堂”指的是美丽的宫殿,“紫月”则是夜晚清澈的月光,这里强调了一种悠闲自得的仙境生活。
“何时枉飞鹤,笙吹接人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与世隔绝、通往仙界的渴望,“何时”表达的是时间上的期待,“枉飞鹤”则是传说中能够连接天地的神鹤,而“笙吹接人间”则是希望通过音乐(笙是一种古代乐器)的力量,将仙境与人间相连,实现精神上的沟通。
整首诗通过对天台山景色的描写和对仙境生活的憧憬,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真理的深切愿望。
良工绘画应擅名,故向粉壁施丹青。
青峦碧嶂粲如绮,溪桥流水空泠泠。
烟树苍茫隐台阁,白昼寒风起岩壑。
两峰嵯峨插九霄,飞瀑一帘半空落。
古松偃蹇石崔嵬,小舟荡漾江水隈。
春云如波扫不去,野花含笑年年开。
我本当时云路客。到处山川多阅历。
远观恍若太华之三峰,气势峥嵘薄星日。
近观又似东岱之天门,悬崖双扇凌绝壁。
平生逸兴独超然,静坐对之纷虑释。
美人高趣倘在兹,乞归同买谢公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