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宿迁项羽庙》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宿迁项羽庙》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尺箠西来垄亩中,驱驰力尽众兵冲。

旧封独守君臣义,故国长修俎豆容。

平日军声同破竹,少年心事喜摧锋。

锦衣眷恋多乡思,肯顾田家社酒醲。

(0)
注释
尺箠:丈量工具,如尺子和锄头。
垄亩:田野。
驱驰:奔跑或驱使。
众兵冲:众多士兵冲锋。
旧封:原有的封地或领地。
君臣义: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忠诚关系。
故国:故乡或祖国。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象征礼仪。
平日军声:平时军队的声音或气势。
破竹:比喻事情进展顺利,如竹竿轻易折断。
摧锋:打击敌人的锐气。
锦衣:华丽的衣服。
眷恋:深切怀念。
乡思:思乡之情。
田家社酒:乡村里的自酿美酒。
翻译
丈量工具从西方田野间穿梭,士兵们竭尽全力冲锋向前。
坚守旧有的封地,君臣之义永存,国家礼仪不断修缮。
平日军队如同破竹之势,年轻人心中充满建功立业的愿望。
身着华丽衣裳的人怀念家乡,哪里还会顾及乡村里的粗酿美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跟随李公择前往历下途中,途经项羽庙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尺箠(象征力量和权威)比喻项羽的影响力,即使在田野之间,他的威势仍然能激励士兵们奋勇向前。"旧封独守君臣义"表达了对项羽坚守忠诚和原则的敬意,他虽败犹荣,如同国家祭祀中的俎豆,长久地被人们纪念。

"平日军声同破竹"运用了比喻,形容军队的气势如破竹之势,显示出诗人对军事胜利的赞赏。"少年心事喜摧锋"则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壮志豪情,渴望建功立业,锐意进取。

然而,诗的尾联转向个人情感,"锦衣眷恋多乡思"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即使身着华丽的官服,也难以抑制对乡土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肯顾田家社酒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朴实乡村生活和醇厚乡情的向往,暗示了他对官场繁务的厌倦,希望能暂时放下公务,享受淳朴的民间风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项羽庙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责任的微妙感慨。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过邵伯镇

今朝车马地,昔日战争场。

我有扬州鹤,谁存邵伯棠。

一湾流水小,数亩故城荒。

回首江南路,青山断夕阳。

(0)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

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毬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

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

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

(0)

重阳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0)

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0)

秋山吟

夜吟秋山上,袅袅秋风归。

月色清且冷,桂香落人衣。

(0)

送崔侍御往容州宣慰

秦原独立望湘川,击隼南飞向楚天。

奉诏不言空问俗,清时因得访遗贤。

荆门晓色兼梅雨,桂水春风过客船。

畴昔常闻陆贾说,故人今日岂徒然。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