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柔直知郡挽诗·其二》
《张柔直知郡挽诗·其二》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金兰臭味百年期,生死那知歘两岐。

路断束刍难寄恨,封成挂剑谩传悲。

向来不诵凌云赋,此日休歌薤露诗。

自愧千秋负良友,剩留清泪与君垂。

(0)
注释
金兰:比喻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歘:形容时间短暂或突然。
束刍:捆绑的草料,这里指书信。
谩:空,徒然。
凌云赋:形容壮志豪情的诗篇。
薤露诗:古代挽歌,表达哀悼之情。
千秋:长久的时间,此处指一生。
良友:好朋友。
翻译
深厚的友情如同金兰长久不变,生死之间忽然变得如此遥远。
道路阻隔,无法传递心中的哀怨,即使把信封好挂剑传情也是徒劳悲伤。
以往从未吟诵过豪迈的《凌云赋》,今日不再唱那凄凉的《薤露诗》。
我深感愧对这位好友千年的情谊,只能留下清泪,让它陪伴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弥逊所作,名为《张柔直知郡挽诗(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视。

“金兰臭味百年期,生死那知歘两岐。”这里作者以“金兰”比喻高洁的情操和坚贞的友情,而“百年期”则表达了长久的期待与记忆。接着,“生死那知歘两岔”表现了面对生离死别时的无奈和哀伤,人生的道路分叉,让人不得不选择不同的人生路径。

“路断束刍难寄恨,封成挂剑谩传悲。”这两句诗表达了远行者无法将心中的忧愁与思念通过书信等方式传达给亲友,只能将之封存于心,并以佩剑作为象征,将哀伤的情感藏匿其中。

“向来不诵凌云赋,此日休歌薤露诗。”这里作者表明自己过去不曾吟咏高远的赋文,今日也不再轻易唱和那些如露水般短暂的诗篇。这反映了诗人对文学创作态度上的变化,从追求壮丽宏大到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感动。

“自愧千秋负良友,剩留清泪与君垂。”末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及时报答朋友深情的自责,以及在朋友面前的真挚流露。这里,“千秋”意味着长久的岁月,而“负良友”则是对不能尽早回应或陪伴朋友之情感的愧疚。“剩留清泪”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只能以眼泪来寄托这份难以言说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和生命短暂的反思,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沉情感。作者以其精湛的笔法,将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用五河县孙驿丞行简秋凉感怀诗韵·其二

琪树西风枕簟幽,邮程百里报船筹。

声传哀角孤城夜,梦断浮槎瀚海秋。

弹铗不禁歌激烈,操觚聊复寄风流。

河头见说鱼还贱,好寄樽前洗客愁。

(0)

用韵答宋推官廷臣见寄

淮南为客已多年,长忆山中孟浩然。

雁信远随千里月,鸾章忽报九重天。

论文愿借清风榻,载酒须同碧水船。

莫道老虔官独冷,吹嘘正待向云边。

(0)

分题得芍坡送李太守

疏凿咸夸惠济功,使君来守表清风。

千渠声合雷车迅,万顷光开月鉴空。

暮雨冥冥腾赤鲤,秋云渺渺落玄鸿。

吾民要觅铭勋处,坡上新亭有庆丰。

(0)

寄晋原县丞王叔润兼简主簿董仲石·其二

二妙才名识者稀,同僚济济赴襟期。

庭中欲结王生袜,讲下谁趋董子帷。

少妓当筵歌窈窕,阿蛮洗盏醉淋漓。

长淮应有相思客,坐对空阶月上时。

(0)

送刘子机入觐

春风冠佩共周旋,为爱文章锦绣妍。

千里贡输登禹甸,九霄步武仰尧天。

家山久羡神仙宅,仕路频夸吏部铨。

漫说老来双鬓白,龙鸾赐诰儗归田。

(0)

送陈君祥上任襄阳府照磨

每读南平旧勒碑,襄城风物思依依。

小儿谩唱铜鞮曲,贪将曾夸玉带围。

水满檀溪寒月上,天低岘首翠云微。

幕官九载应多暇,往事毋令胜赏违。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